鹤壁,向生态活力幸福之城迈进
2014-10-17 23:33:13
环境优美的市商务中心区 本报航拍图片
□本报记者 汪丽娜
“鹤壁,一个四季鲜明的城市,蓝天、白云,各种各样的树木遍布各个角落。鹤壁,刚刚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油然而生了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10月15日,网友“阳光下的倔强”正在看微信里的《又到秋叶起舞时,鹤壁赏秋好去处》,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不一会儿,这条微信就转发过千次。
国家森林城市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也是目前我国对城市生态建设成就的最高评价。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指出,我市要加快打造两个构建升级版,努力建设生态活力幸福之城。有着秀丽的淇河、美丽绿地、优良空气的鹤壁,正向着天蓝地绿水清、集约节约高效、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活力幸福之城迈进。
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让生态之城 明媚如画
10月14日,淇河淇滨区许沟段护河员郑银娥又和往常一样,来到波光潋滟的淇河边巡视。“这些天游客多吗?”“游客很多啊,不仅有鹤壁的,安阳、濮阳等地也来了不少,不过素质很高,没有乱丢垃圾。”市淇河生态保护建设办公室综合科副科长牛克锋正在现场办公,和郑银娥交谈起来。
湛蓝的天空、青碧的河水、葱郁的绿树、雪白的飞鸟,构成一幅风光旖旎的淇河初秋图。指着淇河岸边的一簇簇植物,牛克锋向记者介绍:“这个像大剪刀的草是慈姑,那个挂着红彤彤果子的是火鸡,水中央又高又绿的是芦竹……”正说着,突见树上几只白色的鸟儿振翅而起,他高兴地说:“这正飞的鸟儿是白鹭。淇河不仅植物种类多样,鸟类也有150余种,更是省内鱼类种类最多的河流,已经查明的有64种。”
淇河,正以优美的风姿成为鹤壁的一张生态名片。如今,我市正在打造以淇河绿化为核心、覆盖全域的森林格局,实现“城镇森林化、村庄园林化、农田林网化、廊道绿色化、森林生态化”的目标。“三廊三带三区”的生态格局正在加紧构建,西部太行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鹤壁段两侧、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两侧三个绿色廊道轮廓渐显;淇河生态文化旅游带、鹤浚快速通道生态循环农业带、淇县西部美丽乡村生态带三个绿化带逐渐成形;盘石头水库库区、淇河湿地涵养区和淇水湾生态区三个生态区正慢慢放射出光彩。
80米宽的华夏南路,宽阔的绿化带风景宜人。10月13日,一个装有水箱和风炮的喷雾车驶上街头,这个可抑制道路、广场扬尘的“城市加湿器”,为街头送来怡人的轻雾。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鹤壁,呈现出人在花中行、楼在绿中坐的景色。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31.7%,城区绿化覆盖率41.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平方米,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82.2%,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让这个生态之城明媚如画。“鹤壁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真是好地方。”提起家乡的生态美景,淇滨区颖秀园社区居民周玉成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助活力之城 光彩照人
10月15日,在鹤壁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路边的山坡下,一台台挖掘机正用尖锐的铲子“啃”下一块块山石,这里要修起宽敞的道路为集聚区服务。
这个产业集聚区处于老城区西部浅山丘陵地带。“我们集聚区到处是荒山坡地,虽然自然条件并不好,可是164家工业企业争相入驻,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0家、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400亿元。”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工委委员、副主任李玉川坦言。
仅河南能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就接连在这里投资了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年产6万吨聚四氢呋喃、年产3000吨丁二酸酐等3个项目。公司总经理许永成告诉记者:“摆放项目时,我们要削山头、炸石头,把山劈开,一亩地的平整费用就高达25万元。这也是响应当地政府项目上山的号召,不占耕地,保护农田,尽管用地成本上升,但是社会效益出来了。”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