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鹤壁,向生态活力幸福之城迈进


风光秀丽的淇河沿岸。本报航拍图片



大气磅礴的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本报航拍图片


  (上接第一版)“我名字里有财’字,可是以前在山地上零星种点儿庄稼,哪来的财啊!现在我搬进了新社区,又到企业里上班,收入高了,财运也来了。”山城区鹿楼乡凉水井村村民张财保乐呵呵地说。

  项目上山、农民进城正是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特点。李玉川介绍,政府给集聚区的农民建设了新型社区集中安置,然后把约11平方公里的荒山、荒坡、荒沟、废弃厂房利用起来,这就占在建和规划新增建设用地的59%。他表示:“为了集约利用土地,我们引进的项目投资强度都很大,有的一亩地投资多达700万元。在项目摆放上依山就势,立体阶梯式布置,利用坡地的自然高差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在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里,我市规划建设了总面积103平方公里的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统一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861个入驻项目活力十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1000亿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全面推进产业规模壮大和优化升级。曾因煤电产业单一而被称为“煤城”的鹤壁,如今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煤电化材、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主导产业和金属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等新兴先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的支撑,让城市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活力。

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使幸福之城 魅力四射

10月13日,驱车行驶在浚县王庄镇,一望无际的田野上,远远望见几台大型播种机正在忙碌。这些机械属于中鹤集团下属合作社。“我们集团有700多台套农机,流转的3万亩大田已实现了现代规模化种植。”中鹤集团董事长助理王文明自豪地说,“我们本着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土地向农机合作社集中、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的原则,对中鹤集团所在地王庄镇进行了整体规划,探索的农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模式,被河南省确定为‘中鹤模式’。”

在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的中鹤新城,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中鹤新城计划在10年内建成可容纳8万人的大型社区,目前已建成164栋住宅楼,1万余名农民已住进新居。“除去工业、社区和沟塘道路用地,中鹤集团通过集约发展,耕地面积将由目前的9万亩增加到12万亩,净增耕地3万亩。”王庄镇村镇建设发展中心主任赵永军说。

近年来,我市通过土地流转、迁村并点,让大量农民搬进了新型社区。规划的64个新型社区,已建成18个,4.7万人得到安置。王庄镇南胡村村民王智慧兴奋地说:“我们村里很多人在中鹤集团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资有2000多元,日子好过多了,生活方式也和城里人不差啥。”

清晨,伴随着晨练者的脚步,新的一天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开始了。“与一些繁华都市相比,鹤壁这座城市让人更感安逸。这儿,远离大城市的喧嚣,没有大城市就业难的压力。在鹤壁居住生活,幸福的感觉就好像一杯清茶,滋味浓醇甘爽。”网友“悠闲,温暖好心情”表示。和这位网友的感受类似,生活在这个宜居城市里,许多鹤壁人有着强烈的幸福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首次对全国294个城市进行幸福感调查的结果显示,鹤壁市居民幸福感排名第七。

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迅猛的产业,给居民带来了较高的满足感。生活在这儿,居民过着舒心、安心、放心的幸福生活。鹤壁这个美丽的城市,正在建设生态活力幸福之城的路上快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