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朝歌奏响平安曲


案件调解成功,当事人握手言和



街道工作人员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调解完毕当场履行



政法干警送法进大棚


◆核心提示

  “朝歌邑,在北门内,即殷都。”历史悠久的淇县曾为殷末都城和卫国国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优美的山水风光与新时期平安文化氛围交融在一起,令记者在淇县采访时深受感染。

  近年来,淇县实施了鹤淇一体化战略、鹤淇产业集聚区建设、旧城改造、新型社区建设和南水北调等工程,其中无论哪一项工作都与平安建设工作密不可分。该县将平安建设列入了全县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工程,把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作为全县工作的总基调,县委常委每月召开一次平安建设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问题。他们层层签订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逐项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求好。平安寄语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平安建设的三大任务。深化平安建设,就要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种矛盾,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就要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就要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淇县县委书记王永青

  全力推进平安建设工作,一是抓源头,着力排查化解社会矛盾;二是抓宣传,着力提高平安建设影响力;三是抓创新,着力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四是抓作风,着力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五是抓联创,着重提升平安创建工作合力。这样,平安建设工作才能成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保护神”。

——淇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相超

百姓心声庙口镇鲍屯村党支部书记朱金海:

  开展“三下三进”以来,镇干部进村入户解决问题,不用群众再一趟一趟往镇里跑。这对村干部也是个引导和督促,促使村干部转变作风。

淇县货运司机马永海:

  这几年淇县大街小巷、十字路口到处都装有“电子眼”,一天到晚还有巡逻队,我们感到很安全,开车也更加小心,以免违章被“电子眼”拍到。采访札记  在淇县采访中说到推进双治”(德治、法治)时,记者想起了当地两位历史人物 卫武公和石,他们是德治和法治的楷模。

卫武公在位时政通人和,他谦恭自责,百采众谏,卫国人对他十分尊敬和崇拜。《诗经·淇奥(yù)》歌颂他像淇河边的竹子一样高风亮节(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说他品德高雅如玉,令人永远不能忘记(有匪君子,如琢如磨,终不可谖兮)。后世朝歌人对其心存景仰,在淇园修建了武公祠,把起源于淇园的一条河命名为思德河,把朝歌城北的一个村子命名为思德村,这一河一村的名字沿用至今。

而石身为卫国德高望重的一位大臣,为国为民不徇私情,他亲手将违犯国法的儿子石厚送上了刑场。《左传》中说:“石纯臣也……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朝歌作为古都,给淇县留下了许多“双治”文化遗产。在大力推进平安建设的今天,淇县打响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唱响“三下三进”,高奏平安乐章,努力为古都人民创造更加美满和谐的生活。

记者采访中感受到,淇县探索并推行三下三进”并不是在作秀,而是切实转变作风、真情服务群众、推动和谐发展。他们决不是单纯地让干部把办公桌搬到服务站,他们确实通过让干部沉下去在实践中变“消极地等活儿”为“主动地找活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该县干部在“三下三进”的实践中切实提升了素质,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能力。记者此次采访时,淇县正在开展全县平安建设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县综治办主任高清梅告诉记者,他们从9月1日起开始打响的这场百日会战,其目的是针对问题突出的矛盾纠纷、信访积案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百日会战加强法治和德治建设,加强综合治理阵地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意识,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从而推出具有淇县特色的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模式。

据了解,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际效果,该县县委书记王永青亲自担任平安建设综合整治百日会战指挥部的指挥长,县委其他领导作为副指挥长亲自到各自的联系点坐镇指挥,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各乡镇(街道)及县直有关单位均制定了百日会战工作方案,将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到具体的责任人,做到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了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的百日会战工作局面。

百日会战开展以来,到10月15日记者采访时,全县已接待来访群众270起(次),排查出矛盾纠纷123起,已解决43起;破获刑事案件24起,捣毁赌博窝点3个、卖淫窝点1个;向8个后进村选派了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  “淇县推行以工作建制下设、工作职能下放、工作力量下沉和村组干部进户解民忧、乡镇干部进村办实事、乡镇主要领导进站破难题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三进’工作机制,实现了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对于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淇县的“三下三进”工作机制得到了省社科院的肯定。

该县的工作建制下设,就是按照“30分钟公共服务圈”的要求,每个乡镇按地域划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选定一个中心村设置社会管理服务站,辐射周边村庄。乡镇干部吃住在服务站,全天候、零距离服务群众。工作职能下放就是按照权责相符的原则,赋予管理服务站人权、事权、财权,明确服务站的责任。工作力量下沉就是乡镇党委、政府确保三分之二的科级干部进驻管理服务站,其他机关干部有三分之二进驻行政村。

同时,该县的村(组)干部进户听取群众呼声和诉求,对群众的基本情况了然于心,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乡镇干部进村察民情,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发现的问题现场办公及时解决;乡镇主要领导进服务站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察民情、解民忧、保民安、帮民富。

目前,全县已有200多名乡镇干部通过驻站进村下沉到基层一线,变群众“往上跑”为干部“向下沉”。干部身心在基层,解决纠纷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保障群众利益在一线,为群众提供贴心的保姆式服务。

  “实行‘三下三进’工作机制,群众直接在村里就能找到办事处的干部,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淇县桥盟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张永胜对记者说,过去干工作是办事处干部的嘴,村干部的腿,村里有问题村干部向包村干部反映,包村干部向办事处领导反映,村干部找包村干部难,包村干部找办事处领导难。现在包村干部在服务站办公,零距离为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请示汇报的环节少了,推诿扯皮少了,效率自然提高了。  “以前派出所与街道办事处是两张皮,工作协调往往会遇到障碍,我当了法制副职以来工作顺畅多了。”蘧焕东是淇县公安局桥盟派出所所长,又被委派到桥盟街道办事处任党工委副书记,他对记者说,桥盟派出所与桥盟街道办事处工作上在同一辖区,他被委任法制副职以前,派出所与办事处在开展平安建设工作时配合起来比较困难,现在这项工作能够与办事处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了。

  淇县为推动平安建设深入开展,在县委政法委的组织下从政法机关委派227名干警进驻全县乡镇(办事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和农村任法制副职,以此促进政法干警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警民关系,推进政法部门与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养,引导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和依法处理矛盾纠纷,促使干部群众讲法律、讲义务、讲责任,使社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据了解,该县的法制副职还将姓名、联系方式、职责任务、工作时间和工作要求等信息向群众公示,方便群众联系。

  他们深入任职单位开展走访,把掌握情况、排查化解矛盾作为主要工作内容,把提高见警率和办事效率作为基本要求,做到了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这些法制副职每月向任职单位党组织、派出单位和县综治办汇报一次工作,年终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该县规定对作风浮漂、工作不深入、措施不落实和任职单位矛盾纠纷得不到有效化解、社会治安混乱的法制副职进行责任追究和严肃处理。10月10日,淇县公安局通过走访摸排和视频侦查,破获冯某系列入室盗窃案,涉案赃物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电视机、纪念币及烟酒被追缴。

10月9日,迫于淇县公安机关的强大压力,犯罪嫌疑人夏某在亲属的带领下投案自首,从而破获抢劫、抢夺、盗窃电动车及入室盗窃案件18起。

9月1日,淇县公安局北阳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走访时,获悉良相村有人买了一名婴儿。后经侦查,破获了赵某等人拐卖儿童一案,解救被拐卖儿童2名,3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

…… ……

淇县公安机关坚持以打促防,对各类邪恶与犯罪露头就打。他们本着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的原则,扎实开展严打斗争。特别是对“两抢一盗”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暴力犯罪等进行严厉打击,以增强群众安全感。他们每月召开一次治安形势分析会,通过分析研判,掌握不同时期违法犯罪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同时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和阻挠项目建设的地痞邪恶势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该县由135人组成的10支专职巡防队坚持全天候巡逻防控,村(社区)的义务巡防队覆盖率也达到了100%,形成了公安为主、专职巡防队为辅、义务巡逻队为补充的人防网络。他们投入3000万元建成1个县级技防监控中心、8个乡镇监控分中心,设立了9个治安卡点,技防监控覆盖到全县80个内部单位、150人以上的学校(幼儿园)及所有车站、医院、大型商场、网吧、行政村(社区)。阳光社区的平安生活  以前晚上走黑路,现在到哪儿都有路灯;以前走泥水路,现在走水泥路,你说哪个生活好?”记者在桥盟街道办事处阳光社区采访时,居民王基琴对新型农村社区赞不绝口。

王基琴告诉记者,他们家原来在几里之外的赵沟村,去年2月搬到社区,住进4室2厅2卫的大房子。社区里有人巡逻,有人剪草修花,有人打扫卫生。家里也宽敞明亮,不像原来阴暗又潮湿。王基琴说:“现在日子过得安全、舒心。”

在阳光社区的阳光小区内,草坪上一块块景观石刻着“德行修身”、“学法守法”、“社区一家亲”等文字,文化墙和文化长廊上随处可见以信、礼、善、孝、和”为主题的漫画及文字宣传内容,还有许多法律宣传诗。

阳光社区社区服务站能够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金生介绍,服务站在全省首家开办了社区金融服务业务,像交水电费、领养老金、取款、小额贷款、新农合报销、征地补偿、种粮补贴等在社区服务站几分钟就能办完,既省事儿又省心。而且社区全天有安保人员巡逻,社区服务中心的监控室实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到居民家走访、排查解决矛盾。此外,他们还开展“十大孝子”、“十佳婆媳”和“五好家庭”评选活动,营造社区和谐氛围,让居民在平安、有序的环境中幸福生活。  现在干部对老百姓真负责任,办事从不拖拉。”记者来到淇县北阳镇矛盾调处中心时,赶上镇党委副书记李振宇正在调处一起地界纠纷,当事人高代华对镇干部解决问题认真负责以及对他热情接待的态度当场就表示很满意。

高代华是该镇北阳村村民,他当天来找镇干部反映,今年麦收时他家承包地与村民刘家承包地之间的排水沟被刘家人平整后种上了庄稼,侵占了他家的承包地,两家人产生了地界纠纷。  

  虽然经村干部从中调解,排水沟得以恢复,可是事后刘家人又把排水沟填平了。他认为在这件事情上村里有人袒护刘家,于是来寻求镇干部帮助解决。

李振宇一边安慰高代华一边做记录。在高代华反映完情况后,李振宇当场给予答复:“马上就安排人去实地丈量,确定地界。”高代华得到这一答复后笑呵呵地离开了。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说事用法,息事靠法。”在北阳镇矛盾调处中心墙上悬挂的这条宣传横幅格外引人注目。这里还有两副对联:“调以法理为绳,解以和顺为贵”和“心系百姓调万家纷争,身着布衣促一方和谐”。  “我是社区党员向我看齐”、“我是社区干部请您监督”。记者在淇县朝歌街道办事处上关社区了解到,该社区是全县最早启动城中村改造的一个社区,在拆迁改造过程中他们打出了这样的口号。

“为了实现和谐拆迁,社区干部必须带头做到阳光拆迁。”上关社区党支部书记宋佶伟说,他们推选出了4名懂建筑的党员群众代表,全程监督拆迁和重建工作,群众对这项工作都很满意,因而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

今年春节前,在上关社区重建进程中,社区一名65岁的老太太虽有两个儿子,但其居住和赡养却没人管了,被迫在社区流浪。社区干部经走访调查得知,这名老太太的小儿子住进了社区改造后的新房子,仍住在旧房子里的大儿子对母亲有意见便不再管她,小儿子跟着哥哥学,对母亲也不管不问,赶上天寒地冻让老太太实在为难。

为此,社区干部们不厌其烦地在这名老太太两个儿子中间反复做思想工作,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搬出了法律条文让他们学习,最终让老太太在今年大年初五这天回到了儿孙们身边团聚。

  “拆迁工作千头万绪,做通一家的工作能高兴得一夜睡不着。”宋佶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