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反腐八大关键词
2014-12-03 01:59:27
1.打虎拍蝇
年度回顾:2014年的反腐力度空前。仅前11个月,落马省部级以上干部就近40人。除“老虎”频频落马,“苍蝇”也被大面积清理。今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4万人,同比增长超过30%。1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7235件35633人,其中县处级以下33025人。
专家点评: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表示,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今年以来,从徐才厚、周永康到河北“藏金小官”,不论官位高低,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2.巡视升级
年度回顾: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开展多轮巡视,完成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强度、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
2014年的巡视上演了“升级版”:一是巡视量更大,从去年的两轮增加到今年三轮。目前,前两轮已完成20个省区市和6家单位的巡视,比2013年翻了一番;二是巡视深度加强。反馈报告不仅涉及个案,还强调腐败现象的归纳梳理以及新趋势的预判,举一反三,敲山震虎;三是添加有针对性的“专项”。除了对地方的“常规巡视”,其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纳入“专项巡视”,如复旦大学、科技部、一汽集团等。目标更加精准,不仅深挖,还会随时杀“回马枪”。
专家点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表示,巡视在遏制腐败蔓延、形成高压震慑方面作用明显。中央正在修订巡视条例,将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上升到党内法规的高度固定下来,让巡视制度成为腐败克星。
3.围剿“塌方式腐败”
年度回顾:今年中纪委查办的山西窝案、中石油窝案、发改委价格司窝案等重大腐败案件,既涉及中央、地方政府也包含垄断国企,共同特征都是“倒下一个牵出一串”,“塌方式腐败”的定性频频出现。
专家点评:天津市委党校副校长赵晓呼说,干部任用腐败为祸甚烈。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调动的“逆淘汰”环境,滋生“团伙化”腐败,搞乱政治秩序。必须强化党性教育,严明党的纪律,清除“圈子文化”的负面影响,根除“政治地质隐患”。
4.查处“小官巨腐”
年度回顾:今年以来,一些“芝麻粒儿大”的科级干部和村官成为各类贪腐大案的“主角”,动辄亿元、千万元的涉案金额令人瞠目,这种小官巨腐被网民称为“虎蝇”。1.2亿元现金、37公斤黄金、68套房产,这是科级干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马超群的“腐败清单”。与马超群类似的不少小官巨腐纷纷浮出水面。
专家点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老虎”如何贪腐,百姓也许所知不多;但“苍蝇”有多坏,群众则有切肤之痛。打击基层腐败应从规范权力运行着手,找到基层权力暗箱操作、缺乏监管的症结,加强权力运行的公开和透明。
5.清理“裸官”
年度回顾:家人移居海外,干部在国内任职。被称为“贪官预备队”的“裸官”现象被诟病多年。2014年,“裸官”成为被重点整治和清理的对象。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开展了对“裸官”清理的行动。广东在清理工作中发现“裸官”2190名,866名拒绝接回家人的“裸官”被调岗;北京梳理局处级“裸官”,46人调整工作岗位。不仅如此,更多地方还探索通过立法重典治理“裸官”。
专家点评: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教授肖滨说,今年以来,巡视、督查、整改对久治不愈的“裸官”、干部兼职顽症下了猛药,力度大,效果明显,既避免更严重腐败的发生,保护了国家财富,也用实际行动坚定了社会和百姓信心。
6.海外追逃
年度回顾:2014年中国境外反腐追逃的打击力度史无前例。截至目前,“猎狐2014”海外追赃追逃行动已从58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396名,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百余人,缉捕数是去年的2倍多。
专家点评:汪玉凯等专家表示,今年以来的海外追逃行动成果显著,对贪腐官员形成了严厉威慑,表明海外已不再是“避罪天堂”。通过建立反腐合作网络和信息共享,跨国追捕的效率大大提升,跨境追赃更加便利。
7.权力清单
年度回顾:在各地的腐败案中,“能人腐败”不断出现,“一家两制”亲缘腐败层出不穷,“圈子文化”大行其道,追根溯源都是权力缺乏边界。在多个巡视组的反馈和地方纪检监察的报告中,权力寻租屡被提及。
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公布“权力清单”,既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体现,也从制度上预防腐败、正本清源。今年以来,国务院向社会公开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涵盖了60个部门1235项行政审批事项;河北、广东、北京等地都试行权力事项公开。
专家点评: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反腐斗争有长期性、反复性和艰巨性。大量针对性的反腐举措,都是为长效机制建设赢得时间。“权力清单”的提出,将推动那些界线模糊、封闭运行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监督,倒逼政府简政放权和依法行政,将让反腐高压下的“不敢腐”变为制度约束下的“不能腐”。
8.依法反腐
年度回顾:反腐深入推进仅靠高压行动远远不够,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重要决策,给反腐制度化、法治化指明道路。一年来,从薄熙来、刘志军、刘铁男乃至多个地方官员和国企高管的腐败案,都进行了公开审理。各地在审理腐败案时,普遍强调程序正义和事实证据,充分表明了中央“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决心。
专家点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中央一手继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一手加快制度建设。加强反腐立法建设,加快权力公开、党务公开等相关方面立法进程,使权力依法行使、依法运行,形成“不能腐”的制度笼子。他说,“最好的制度要以法律的形式呈现”。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