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 日报07版
          

走出误区,把特色创建引向正确方向

创建学校特色是当前学校改革发展的趋势。当下,很多学校把创建特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头戏来抓,各级教育部门也把办学特色作为对学校管理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对于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千校一面”的办学状况、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增添学校活力和魅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在推进区域内学校特色创建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一些学校在探索特色发展上摸索出了独特的路子,办学特色得到了呈现,产生了良好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部分学校在创建过程中由于思想和认识上的原因,还存在急于求成、简单化等方面的误区,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创建层面化。有些学校错误地认为特色就是搞一些活动,在特色创建过程中不是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而是好大喜功,走形式,做表面文章,弄一些夺人眼球的展示、表演活动或现场会,台子搭得高高的,架子做得大大的,看上去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甚至是形式各样、丰富多彩,但缺乏内在的东西、可持续的东西,没有真正抓住特色创建的本质和内涵。

二是急于求成。一些学校在创建过程中,忽视特色创建的规律,速成思想严重,口号喊得很响,目标定得很高,有的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出特色”的口号,更有甚者提出一个学期就要创建出学校特色。俗话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样道理,特色学校的创建也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综观国内外的一些特色名校,都是经过深厚的文化沉淀积累而成的。因此,在学校特色创建中,追求快捷、速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违背了教育规律。 

三是忽视个性。有些学校在特色创建中功利思想严重,一味追求创建的成效、特色的效果,违背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强制性要求全校所有学生耗费大量时间训练特色项目,发展同一特长。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掘,学校在特色项目教育上产生了突出的成绩,甚至是其他学校难以望其项背的。这样的特色从表面上看是非常好的,成绩突出,效果明显,但它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宗旨,扼杀了学生个性特色,是不可取的。一所学校,面对众多的教育对象——学生,他们个性特征不同,发展的潜在优势也是不一样的,学校的特色项目可能适合于一部分群体,但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学生。因此,在特色创建中,我们不可以一刀切,进行单一的特色教育,应在注重特色的同时面向所有学生,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尽力为每名学生寻求最适合的教育。

  四是过分凸显。一些学校为了凸显特色,把特色创建作为核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这一思想的支配下,使学校一切工作都服务、服从于特色创建,甚至不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一味地强化某一特色,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出成果来,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这就是学校的常规,任何时候都不能变,也不能改,否则学校就会走向发展歧途。因此,学校特色创建不能为了突出某一教育要素,而以牺牲常规为代价。如果是这样,特色创建即使赢得一时的名声,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

五是朝三暮四。在特色创建中,有些学校片面理解创新的含义,刻意求新求变,换一任校长就更换一个特色项目,甚至一任校长就更换几个特色项目,对反映学校精魄的校训、校风也改了又改,以显示其不断创新的意识。其实,这是在特色创建中一种非常可笑的做法,就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一个扔一个,最后什么也剩不下。学校特色具有稳定性、持续性,一旦形成,就应一届届、一代代地保持和发展,成为优良传统。

以上做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它既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们各学校在特色创建中,一定要慎之又慎,避免以上创建的误区,把特色发展引向正确的方向。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