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 日报08版
          

聚焦悉尼劫持事件
持续近17个小时 致人质2死4伤 专家称澳警方武力解救欠缺实战经验——
不完美解救 警方存四硬伤


医护人员将一名受伤人质抬离发生劫持人质事件的咖啡馆。



  劫持者强迫人质在临街玻璃窗上悬挂一面印有宗教口号的白字黑色旗帜。



  一名女性人质逃出。



  一名穿着咖啡馆员工制服的人跑了出来,全副武装的警察举起了武器。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2月16日凌晨2时10分,警察冲入悉尼马丁广场发生人质劫持事件的咖啡馆,与劫持者交火,造成包括劫匪在内的3人死亡、4人受伤。

报道称,被击毙的劫持者名叫哈伦·莫尼斯,50岁,此人曾被控性侵等多项罪名。

据报道,遇难人质分别为34岁的咖啡馆经理托利·约翰逊,以及38岁的女律师卡特里娜·道森。约翰逊英勇地扑向劫持者,想要抢夺其枪支,最后却遭杀害。道森则是为了保护她怀孕的朋友而被杀的。

持续近17个小时的解救行动造成人质伤亡,澳警方的行动方式也引发了外媒关注,权威反恐专家解读澳警方存在的四大硬伤。

澳总理阿博特事后坦言,澳大利亚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坦白讲,我们会彻底反思这次事件,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但这需要时间。”

1 谈判无效

经验积累不足 长时间谈判未果

事发后数小时,澳媒称迅速赶到现场的警察未能与劫匪直接沟通,处于仍在确认作案动机的阶段。据CNN报道,悉尼警方并没有太多处理类似事件的经验。

劫持事件发生后约5个小时,谈判专家终于联系上劫匪。《金融时报》报道中提及,此前警方与枪手保持联络,并曾计划彻夜努力,试图和平解决这起事件。据澳大利亚GWN7网站的报道,在此前的谈判过程中,新南威尔士州警察局副局长凯瑟琳·伯恩曾表示:“我们有全球最好的谈判专家,现在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以确保(这起事件中)没有人员伤亡。”

澳警方拒绝透露与绑匪谈判的具体内容。当地媒体曾披露,有人质传出信息并告知了电视台,此后他们又将绑匪传来的要求转达给了警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国际安全问题专家滕建群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首先应该了解,恐怖分子在这次事件中追求轰动效应,抱着必死的决心又精心策划,他选择的国家和区域都是既能达成此轰动目的,又相对薄弱的地点,同时澳大利亚还积极参加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无疑这些满足了他的需求。

在这样的亡命之徒面前,谈判难度的确很大,而且很难达成效果,不论哪国的谈判专家想让他们低头妥协、放下武器都很难。澳警方在此方面也并没有积累足够经验,所以实际操作上出现长时间谈判、但实际无效的结果。

2警方被动

一直按兵不动 闻枪响才冲入

当地时间12月16日凌晨2时刚过,咖啡馆内突然响起枪声,随后有人质逃离大楼,高举手臂。在外待命的武装警察在发射至少3枚震爆弹后冲入咖啡馆,此后传出一阵密集的枪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说,“独狼”式的恐怖绑架人质事件里,可能会有高度紧张后精神松懈和对整体控制能力较弱的时候出现,这也是警方长期等待后的突破机会。

而解救人质中最重要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确保人质的生命安全。何时发动强攻则有两大指标,一个是当劫持者开始动手试图伤害人质的情况下,警方可以采取武力解救;第二个是在警方有万全的准备情况下,可以发动武力解救。

然而结果出乎人们的想象,“因为只有一名劫持者,而发动攻击的时间是凌晨2时10分,从时间节点上,这个时段是人的生理和心理最脆弱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导致了2名人质死亡和4人受伤,并不应该出现,这本身也应该成为未来澳特种部队要汲取的教训。”李伟说。

== 这些人遭痛骂 ==

现场高举手机 兴高采烈自拍

在发生人质劫持事件的咖啡馆外,除了大量警察和媒体记者,还有许多看热闹的人,其中一些人还不忘举起手机来张自拍。一张上传于社交网站的照片中,一名男子高举手机,面对镜头咧嘴笑着,看起来非常开心;另一张照片中,3个小伙子来了张团体照,喜形于色,其中一人还摆出剪刀手。咖啡馆内许多人质性命攸关,外面却有人乐呵呵地自拍,遭到不少网友吐槽。“如果看见谁死在街上,你们也会自拍吗!!!社交狂!!”一名网民写道。其他评论包括“真可耻”、“要自拍的话,有的是时间和场合,但这儿绝对不是”。

3手段单一

没有侧翼配合 从一个入口强攻

  媒体公布的画面显示,警方在当地时间12月16日凌晨2时左右听到枪声后选择了强攻,但是迫于此前咖啡馆内响起的枪声,并没有更多的时间配合,多名警察集中从咖啡馆唯一的出入口冲入,现场继而接连出现闪光,可听见连续的枪声。激烈枪战时,警方集中从一个单一入口门口突进,没有从侧翼配合,是否是造成人质伤亡的原因之一,澳警方也尚未给出结果。

而事后,警方也没有公布人质的死亡原因。甚至在此过程中,4名伤者里还包括参与行动的警方人员。人质的死亡到底是由于绑匪开枪还是警方和绑匪的交火?接下来的调查行动将给出答案。

滕建群认为,虽然警方行动方式单一,但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听到枪响后,警方强攻也只能是唯一的选择,而且长期的对峙想必已经对周围能突破的进攻点作了考量,这时如果没有进攻,或将造成更大人员伤亡。

而李伟也认为,起初绑匪将人质逼至窗口处,本身就使得警方难以选择强攻作为最优先手段,如同在绑匪和警方中间夹了一层人盾。李伟说,这的确使得解救难度变大。

4  时间过长

对峙近17个小时 人质数目不清

路透社、《洛杉矶时报》等多家媒体在报道时都用了这样的文字开篇——全副武装的澳大利亚警方在当地时间周二凌晨向悉尼这家咖啡馆发起了攻击,解救出数名人质,但是这样一种“戏剧性的结尾”已然导致了包括绑匪在内的3人死亡,而且,这场对峙已经持续了近17个小时。

英国《金融时报》也说,在一名枪手挟持多名人质近17个小时后,全副武装的警察对咖啡厅所在的大楼发起强攻。而媒体则在前后多篇报道中都提到,一直到当晚11时前,诸多细节警方仍不清楚,包括咖啡馆中的人质数目。

滕建群表示,澳警方在这次处理过程中尽管试图用谈判等和平处理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其中长时间观望的态度还是透露出了其应对类似恐怖袭击问题的不充分准备。

滕建群认为,澳大利亚长期处于和平状态,很少发生类似的伤人事件,日常缺乏实战化的训练在这起严重的恐怖绑架事件中显露了结果。在近17个小时的对峙中,警方对恐怖分子意图和人质情况摸底不清。

== 热点追踪 ==

澳总理称

劫持事件是与恐怖主义的“遭遇战”

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在当地时间12月16日就悉尼劫持人质事件发表讲话,称劫持事件是澳大利亚与恐怖主义的一次“遭遇战”。他对无辜人质的死亡表示哀悼,并下令所有联邦政府机构当日下半旗志哀。

阿博特说,新南威尔士州和联邦政府的相关部门正在对这起事件进行调查。目前各种猜测很多,但要弄清在马丁广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其背后的原因仍需时间。

“我们所知的是,劫持者是州警方和联邦警方早已熟知的一个人。他有长时间暴力犯罪的历史,具有极端主义思想,精神上不稳定。”阿博特说。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劫持者是来自伊朗的50岁男子莫尼斯,他曾给在阿富汗死亡的澳大利亚士兵的家属邮寄过恐吓信,还面临多项刑事指控。他还向互联网上传过极端主义影像材料。

阿博特说:“很不幸,在我们的社会里确实有一些人卷入有政治目的的暴力事件。马丁广场事件显示,我们已做好准备,以专业的方式、以法律所赋予的所有力量来对付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