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 日报01版
          

加强社会建设力争在社会治理创新上示范先行———五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本报评论员

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尊严有保障,享受平安和谐好环境是每一个鹤壁人乃至中国人所期待的。古人云:“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这句话放在今天同样适用。做好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等为基本任务的社会治理工作,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强社会建设,力争在社会治理创新上示范先行”的目标任务,符合我市实际,回应群众期盼,我们要将这个目标任务作为行动纲领,持续提升求进,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示范先行。

回望过去的一年,我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5%以上;我们努力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任务超额完成;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市、全省人口均衡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市。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位、安全感指数居全省第二位,被确定为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创新完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试点市。

虽然在社会治理上我市亮点频现,但我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老城区和农村仍需加大工作力度,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还需要完善提升。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治理的本质与核心是“人”,因此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要实施好省市重点民生工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医疗水平。要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扎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困难弱势特殊群体基本生活。

改革出动力,创新出活力。要着眼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积极探索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新方式新途径。要加强治理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要努力做到法治、德治和平安建设协调推进。要进一步提升法治水平,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法律服务体系,促进严格公正司法,形成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提升德治水平,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集聚社会正能量;要进一步提升平安建设水平,以推进依法逐级走访为重点规范信访秩序,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持安全生产良好态势。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想一尺不如行一寸。再多的措施不落实也是白说。让我们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一步一个脚印,逐项落实,让目标任务逐渐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