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六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本报评论员
2015-01-09 00:41:3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生命线。正因为如此,市委八届七次会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最优发展环境。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动真碰硬,让各种生产要素畅通无阻流入鹤壁。
打造最优发展环境看似一个空的概念,其实包含很多具体内容,就是看你的行政效能高不高,服务质量好不好,配套设施完善不完善,要素保障到位不到位,市场秩序好不好,人文环境佳不佳。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优化发展环境,在全省率先开展以简政放权为主要内容的“改作风、转职能、优环境”专项活动,先后两批44个单位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比例达到76.7%;建成启用数字鹤壁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市38个职能部门行政服务事项集中办理;研究出台机关工作人员效能告诫制度,查处了一批影响发展环境的案件。鹤壁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正在成为鹤壁对外形象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入驻,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效不更方,只要我们继续牢牢扭住发展环境这个“一优带百通”的抓手,坚持不懈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就可以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推动力。
努力使行政效能最优。提高行政效能,制度是基础,机制是动力,落实是关键。要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统一、规范、科学的审批标准体系,破除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确保审批办事信息公开、完备、精确、权威,努力实现我市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收费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目标。
努力使设施平台最优。基础设施犹如城市巨轮的“吃水线”,决定着一个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支撑着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要通过完善产业集聚区配套服务功能,加强现代交通、信息网络、水利支持、能源支撑、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系统建设,抓好各种开放平台建设,推进城市与产业互动并进,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鹤壁。
努力使要素保障最优。资金、能源、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保障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要做强投融资平台,创新投融资模式,通过深化银企合作、积极向上争取、吸引民间投资等多种方式,破解资金瓶颈。要引导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有效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要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大幅度提升科技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运用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努力使市场秩序、人文环境最优。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要通过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整治企业周边环境,让市场环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要通过弘扬新风正气、加强诚信建设、正面舆论引导,打造开明开放、充满活力、适宜创新、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诚信文明的社会风气和人人亲商、敬商、重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打造最优发展环境,不仅是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待。愿我们每个人都迅速行动起来,为优化鹤壁发展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更高层次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