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庙口镇农民王全贵十几年摸索实现自繁自养梅花鹿———割鹿茸像采黄金年赚30余万元
2015-01-08 22:43:40
王全贵在给梅花鹿喂胡萝卜。本报记者 原昆鹏 摄
□本报记者 原昆鹏 席波
“梅花鹿全身是宝,它的营养价值和带来的经济效益很高,所以我选择这个比较少见的品种。”历经十几年的摸索,淇县庙口镇老庄村村民王全贵从一个汽修工蜕变成一名梅花鹿养殖专业户。东北吉林就是梅花鹿之乡,而从吉林来他这里进鹿茸等产品的商家络绎不绝,都是相中了王全贵的技术和他所养梅花鹿的品种。
汽修工放下扳手养起梅花鹿
“我常年在外打工,以前烧过石灰窑、卖过馍,后来又到山西太原搞汽修,这一干就是8年,一年也能挣七八万元,可是年龄越来越大,老干体力活儿也受不了,我就想转行。1997年,一次看电视时偶然看到了一个养梅花鹿的创业故事,一下子吸引了我。鹿这东西这么金贵,要是能大规模养殖肯定赚钱!”王全贵对记者说,发现这个商机后他马上在山西和吉林等地考察行情,一路跑下来他发现,鹿茸、鹿肉、鹿茸血、鹿筋等都可以卖,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市场对鹿产品的需求量旺盛。
下定决心后王全贵马上收拾铺盖卷回了家,经过半年时间的准备,1998年他承包了村里3亩多空闲地,建起了永兴梅花鹿养殖场,他花费22万元从吉林长春进了30头成年梅花鹿,并办理了有关养殖手续。“这一下就花了30万元,多年的积蓄全投进去了,能不能养好心里也没底。”王全贵说。
到长春免费打工就为学养鹿技术
梅花鹿一运过来,王全贵马上投入进去,每天起早贪黑地照顾这些鹿,饲料全部用最好的,有时还直接喂玉米。可是不到一年时间这些梅花鹿就相继死了19头,这让王全贵一下子懵了。
“刚开始家里人就不同意我养梅花鹿,村里很多人也反对,说这东西在咱这儿根本养不成,我还不服劲儿,可这一年不到就赔了十几万元真让我心疼,当时就不想干了。”王全贵说,“后来冷静下来一想,不行!遇到点儿困难就放弃干啥也成不了。”
王全贵从外地请来了技术人员分析梅花鹿的死因。原来,因为气候原因以及喂养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了过半梅花鹿死亡,而且有几头是撑死的。既然找到原因就好办了,打定继续干下去的主意后,王全贵去了吉林长春一家梅花鹿养殖场,一边免费打工一边摸索着学习喂养技术。一个月后他回了家,又从山西临汾进了20头梅花鹿。
不断摸索经验成了梅花鹿养殖专家
这一次王全贵更加小心谨慎,并定期聘请技术员现场指导,各种饲料按比例按量喂养。“鹿茸一年割两次,第一年只产了十几斤,我以鹿茸零售每克6元、批发价每克2.1元,纯鹿茸血一公斤450元的价格出售,挣了五六万元钱,稍微回了点本儿心里踏实了许多。”王全贵说,就这样通过不断学习改进技术,鹿茸产量逐年增加,从喂养、治病到麻醉、割茸,他已无所不精,而且能自己做工具。同时他不断扩建养殖场,如今梅花鹿的存栏量达到了200头,鹿茸能产100多公斤、鹿茸血25公斤,此外每年能产小鹿40头,实现了自繁自养。
“不管是卖鲜鹿茸还是卖干鹿茸,收益都很丰厚。单卖鹿茸一年就能赚30多万元,割鹿茸就像采黄金!”王全贵说。
“2010年我开始和本地酒厂、食品加工厂合作,生产鹿茸血酒、鹿茸酒、鹿鞭酒和鹿肉、速冻鹿肉饺子等产品,并在107国道旁和淇滨区淮河路开了两家实体店,销售鹿茸、鹿鞭、鹿筋、鹿胎、鹿尾、鹿肾、鹿工艺品等,现在一年能赚50多万元。”王全贵说,2014年他又包了300多亩荒山,准备投资500万元建生态园,尝试半牧放半饲养的模式,“地方大了,梅花鹿能来回跑,体质会更好,到时候鹿茸的产量会更高,如今我的鹿产品远销安徽、四川、浙江等地,很多外地人还来我这里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