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闸放水,丹江水已流进市第三水厂20多天。经过反应、沉淀、过滤、消毒等四道工序,丹江水与淇河水混合在一起,通过管网流进千家万户———市民喝上丹江水


  市第三水厂的混合反应池内,丹江水清澈见底。
本报记者陈静摄于1月27日


□本报记者 陈静 

 实习生 程清宜

“看,这就是刚刚流进厂的丹江水!”1月27日,在市第三水厂,副经理冯国义指着混合反应池内清澈见底的水流对记者说。

1月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36号分水口开闸放水,丹江水流进市第三水厂。可不少市民提出疑问,市民是否已经喝上丹江水?与淇河水相比,丹江水有什么不同?丹江水的引入将带来哪些好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为您一探究竟。

市区8万多户居民

已喝上丹江水

“从7日开始,丹江水流进水厂,但当时市民并未真正喝上丹江水。”冯国义告诉记者,丹江水从南水北调工程流至水厂需经过直径1.2米、长约1.59公里的输水管道,为保证居民用水安全,他们对管道进行了大量冲洗、消毒和排污工作,直至16日消毒检测合格后,丹江水才正式流进水厂净化水系统。

混合反应池是水源流进水厂后需经过的第一个处理环节。可在这里记者却看到丹江水已经非常清澈,几乎没有任何杂质。

“进厂后,丹江水需要经过反应、沉淀、过滤、消毒四道工序,最后与淇河水混合在一起,通过管网流进千家万户。”冯国义说,目前淇滨区城市建成区的8万多户居民已经喝上了丹江水,丹江水与淇河水的比例约为2:1。

丹江水硬度低、水垢少,将逐步成为市区居民 主要饮用水源

  “相较淇河水,丹江水水质硬度低。”鹤壁水务集团副总经理张荣向记者介绍,虽然丹江水水质硬度低,但并不意味着烧开水后就没水垢,只是说水垢会变少。另外,淇河水水质非常好,所以市民在饮用时差别感不大。

记者采访得知,前期出于安全及口感等方面的考虑,水厂方面起初仅将日常供水量的1/3置换为丹江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才不断加大丹江水所占比例。

“目前,我们每天供水量约4万立方米,其中丹江水占2/3。未来丹江水也将逐步取代淇河水,成为淇滨区居民的主要生活用水水源。”张荣说。

开启“双水源”模式,保护淇河水资源

  采访中记者产生了疑问,我市拥有水质优良的淇河,为什么还要引入丹江水呢?

“虽然咱们的淇河水水质全省最好,达到Ⅱ类水质,可以饮用,但我市与很多北方城市一样,仍然面临着缺水的难题。特别是每年五六月份的枯水期,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更加凸显。”市住建局副局长程昌林告诉记者,淇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生态河,水质好、污染少,保护淇河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引入丹江水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淇河水的使用,既有利于使地下水位回升,又能够保护淇河沿岸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水厂的日供水量为7.5万立方米,南水北调工程每日可分配给水厂的水量为9万立方米,所以引入的丹江水完全可以保证日常的供水需要。”张荣介绍,自此,我市将拥有丹江水和淇河水两个水源,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也能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