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实现农业全程信息化
2015-02-10 01:00:34
□本报记者 王峥
实习生 王静雅
拿起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农民不用出村,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
打开电脑,轻点几下鼠标,管理者坐在办公室里,也能对大棚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了如指掌。
…… ……
2014年,依托科技创新,我市农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面对成绩,仍需再接再厉。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农业信息科技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力争创出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农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市应如何抢抓机遇,实现提升?
依托物联网等技术体系及平台,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1月29日,市农业局局长金志广表示,要加快农业信息科技现代化,就要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因此要继续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提升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水平,打造农业信息科技现代化品牌。
谈到具体规划,市农业局农业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郭宏伟认为,一方面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增点扩面、提升层次,以益农社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逐步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促进我市优质农产品流通;另一方面要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继续在粮食生产、设施农业中推广应用农业物联技术,实现现代农业示范区、蔬菜标准园农业信息化全覆盖。
淇滨区农业局局长赵玉海说:“在推广益农社、依靠物联网扩大标准化生产范围的同时,我们还会利用好农药残留检测室、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系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市民的食品安全。”
完善良种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加大新品种开发力度
农业信息科技现代化技术的第一个环节是农产品生产。我市粮食高产创建捷报频传,与市农科院、永优种业公司致力于良种繁育工作息息相关。
“2015年,为完善良种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我们要做两项重点工作。一是按照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的要求,建立健全玉米新品种测试体系,加快品种进入市场的速度。二是建立健全玉米新品种的示范展示测试评价体系,快速筛选出新品种的适应区域,(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