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实现农业全程信息化

上接第一版)使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市农科院党委书记、永优种业公司董事长郭民华告诉记者。他们将致力于延长浚单26、浚单28等第一代产品的使用时间,完成第一代产品的价值,同时加大浚单509、浚单3136等第二代产品的研发力度,制订新品种三到五年市场开发和规划方案。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农作物种植讲究因地制宜。郭民华表示,为了做好良种推广工作,他们将在山东、河北、湖北、内蒙古等省区市建立新品种示范观摩田,与当地主推品种进行田间比较,找准该品种最适合的区域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建设风云三号 卫星接收站,提高预测预报水平

想让农民种地不再“靠天收”,就要持续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2010年,市气象局与省局签订协议,创建我省首个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市;2014年,浚县入选全国首批标准化气象为农服务县。今年,市气象局确定的四个重点项目中,三个都与农业有关,我市对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视可见一斑。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继续开展专项黄淮海永优玉米系列品种气候适应性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按时完成风云三号卫星接收站建设任务,确保2016年建成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市。”市气象局局长张睿光说。

谈到风云三号卫星接收站,张睿光介绍,该接收站可大幅提高遥感监测精度和频次,如农作物墒情和苗情、雾霾生成消散、洪涝灾害、山林火灾等;同时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如气候预测、天气预报、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还可以应用于生态变化、水体变化、土地利用等其他领域,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的应用能力。

通过积极建设以农业物联网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技术体系和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食品追溯体系,完善良种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我市的农业信息科技现代化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