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 日报04版
          

淇滨区新闻


朝歌路的灯笼



鹤煤大道夜景


□本报记者 王峥 通讯员 牛军旗

“你好,这里的路灯坏了,赶快来修修吧。”截至去年12月底,投入运营仅3个多月的淇滨区智慧城管中心,累计接收群众反映的问题5826条,成为城市管理者与市民沟通的新窗口。

去年以来,淇滨区城市管理局以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为出发点,转变作风、改进执法方式,推动城市管理从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被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授予“2012~2014年度全省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加强队伍建设

转变执法方式

为夯实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基础,该局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定期邀请专家授课的形式,集中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征求群众意见,逐一整改“四风”方面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64条,队伍素质显著提升。2014年,城管执法队队员郝建飞被授予“鹤壁市十大好人”和“2014年度鹤壁好人”荣誉称号。

执法方式是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的关键。该局对违反城市环境秩序管理者,采取“一教育二保证三处罚四取缔”四步文明工作法。通过在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设置高峰岗,延长工作时间规范早、晚市市场等方式规范市场秩序。建设了中凯小香港美食街、淇河风情美食街,以雪松巷、梅花巷两处为试点推广便民疏导点,引导流动商贩合理摆放,堵疏结合,有效改善了市容环境。

强化工作落实

完善制度建设

2014年,该局牵头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提升活动、2个月的“回头看”和1个月的“占道(店外)经营专项治理”活动。共拆除城区各类违规户外商业广告牌476块、报刊亭9个,与沿街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6000余份,查处违规渣土运输车辆1600余车次。新世纪广场西步行街二次整治提升行动和淇河新区段综合整治提升行动,获得市民好评,市有关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完善制度建设是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的保障。该局全面推行了区、办事处、社区三级联动管理模式,实现了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全覆盖。实行网格分包终身制、徒步巡查机制、专项巡查机制和综合巡查机制,后两者将成为今年常态化的城管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在我市权威媒体设立举报电话,24小时接受市民的监督和投诉。

打造2015年服务型

行政执法建设新常态

  工作虽初见成效,但与目标要求、群众期盼还有差距,该局将2015年作为转型年,努力提升执法工作和服务水平,力争城市管理工作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突击型向常态型、重点管理向全面管理的3大转变。开展星级道路、小巷创建、便民疏导点推广、智慧城管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等重点工作,不断深化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努力打造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新常态。本报讯 日前,笔者获悉,2014年淇滨区团委突出“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职能,创新思路,强化载体活动,深化志愿服务,狠抓希望工程,务实重做,促进社会和谐,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强化载体,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运用官方微博、QQ等方式与青少年交流沟通,扩大团属微博对青年的覆盖和影响;通过举办开学第一课,法制教育报告会,观看法制微电影等形式,推进青少年维权行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组织1000余名青少年学生到市烈士陵园举行了“弘扬先烈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祭扫烈士墓活动,弘扬民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学习热情,在寓教于乐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运用手机、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建立了以爱心QQ群、团干部博客、团组织微信为载体的网络化团组织架构,推出网络建团新模式。

创新思路,深化志愿服务。持续深化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提升服务大局能力。2014年,该区团委精心组织各级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广场等地,开展义诊、电器维修等志愿活动,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组织志愿者对城市街道、花池进行清理整治,共建美丽家园;开展以“弘扬‘五四’精神,爱心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义诊,为贫困山区儿童捐赠衣物图书等;开展“三下乡”活动,为村民义务量血压、康复按摩等,同时举办文艺晚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成立收麦帮扶志愿队,帮助留守老人收割麦子等,促进了社会和谐。

狠抓希望工程,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送去围巾、帽子、手套、衣物等60余套;到金山办事处山后村慰问独生子女户,为其送上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在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为大河涧乡肖横岭村的孩子们,送去了价值2000余元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争取价值3.5万元的竖琴、篮球等文体用品,发放到大赉店镇姬屯小学,协调资金1.4万元为该校两名特困生解决了每月200元的生活费,且连续资助3年,还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音乐课;持续开展“希望工程圆梦行动”,2014年多措并举为12名贫困大学生,提供了暑假期间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协调有关部门募集资金13.6万元,资助68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使他们得到了社会的援助和关爱,为他们撑起了爱和希望的天空,在全社会营造出扶贫济困、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牛军旗)

本报讯 笔者近日从淇滨区卫生部门获悉,2014年该区共有27万余人次参合农民得到医疗补助,医疗总费用6522.982万元,淇滨区发放补助资金2971.615万元,补偿率为45.56%,大大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该区严格实行新农合透明制度。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设置公示栏,宣传新农合政策,公示参合人员补偿情况,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抓好新农合费用控制。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对住院参合农民实行医药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出院时出具费用详细清单。区农合办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上报的病历进行核对,及时整改清单与病历不符、多收费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区农合办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评议及通报,及时查纠存在的问题。从住院费用及目录外药品和诊疗项目费用占比等控制指标进行考核,对超出控制指标的医疗机构根据控制指标的超出比例予以扣款。

2014年,该区还将冠心病等16种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大病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慢性病、特殊病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按原发病和并发症合理费用的70%给予补助,同时根据病种科学设定最高支付限额;将乳腺癌、宫颈癌等病种有关治疗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该区共有34名住院参合人员享受到了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医疗总费用82万元,新农合补偿60.3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重大疾病患者家庭的医疗费用压力。(牛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