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办公室“看”天种地
2015-02-26 01:10:28
(上接第一版)
全机械化作业, 收割只需三五天
有了合作社做基础,唐全合有了施展手脚的地儿。“我们流转和托管的土地都是平整肥沃的好田。”让他得意的是,他们的地大都在钜桥镇万亩粮食高产核心示范区内,路、井、电、渠等配套设施完善,特别适合机械作业。
“我有33台(套)大型农业机械,因为管的地都是成方连片的,所以全部机械化作业。”唐全合很自豪,他们的机械只用三五天就能完成上万亩地的收割、秸秆还田、旋耕的全部工作。“要是搁以前,这么多田地没有几百个人,几个5天也干不完。”他感慨地说。
如今,唐全合的合作社采用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农资配送、统一签订作业合同、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服务质量的办法,服务区域内,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今年农业部专家组对钜桥万亩粮食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实打验收,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为708.9公斤、874 公斤,水平全国领先。
坐在办公室里
“看”天种地
在唐全合承包的农田里,几个被栅栏围起的仪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市里给安装的数字化减灾防控设备——农田气象信息监视器,也叫星陆双基系统。”
唐全合来到办公室里,打开电脑查看小麦墒情,“这些设备是我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我不用 下地,坐在屋里就可以知道地里啥情况。”唐全合真正实现了“看”天种地,“10厘米、20厘米土壤湿度都是适宜,目前小麦都是一类苗,单位面积内绿叶比例较高,苗情较好。”
记者看到,小麦在电脑屏幕上清晰可见,就连土壤温度、湿度等情况都有精确的数据。“有了对天气、土壤墒情以及病虫害的及时监测和预报,一旦发现病虫害,合作社16人的机械化病虫害防治专业队就会立即行动。”唐全合介绍,农田气象信息监视器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墒情、作物长势等农田信息,并将这些数据发往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从而实现农田生产信息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