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个主题制自然博物馆亮相上海
讲述地球演化上下5亿年
2015-04-18 00:57:18
4月17日拍摄的“生命长河”主题区部分陈列 新华社记者 王琳琳 摄
新华社上海4月17日电 (记者 王琳琳)18日,主题制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历经十年精心筹备,以一身绿色鹦鹉螺造型正式亮相。
21世纪,人类到底需要怎样的自然博物馆?焕然一新的上海自然博物馆给出了“参考答案”。
主题制展示
与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自然博物馆等世界主流博物馆不同,主题制是上海自然博物馆建设的一大创新。
“传统自博馆大多严格按照教科书中界、门、纲、目、科、属、种的排列方式进行策展,不仅展示手段缺乏生机,而且展品布局也难免古板。相比之下,上海自博馆创新性地设置了起源之谜、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生态万象等10余个主题,各类标本依据不同主题综合摆放。”上海科技馆自然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云飞说。
比如,在极地探索主题区,自博馆集中展示了地球南极、北极与具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上各自不同的物种特色,既囊括了企鹅、北极熊、松萝、海象、斑海豹等截然不同的动植物门类,又借此展示了中国极地科考的部分成果。
用人文的视角看自然
用自然的视角看人文
上海自然博物馆总策划梁兆正认为,作为地球演化的“活化石”,21世纪的自然博物馆应当承载起“用人文的视角看自然、用自然的视角看人文”的历史使命,以此探寻人类绚丽多彩的文明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
上海自博馆“人地之缘”展区是人文与自然融合的典型代表。梁兆正表示,中国璀璨的文明不仅记载于经史子集,而且遍及人们的衣食住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江南水乡,到黄土高原,到内蒙古草原,到西部风情,到藏地雪域,再到彩云之南,自博馆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完整地呈现了先民们为适应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所总结出的“因地制宜”的生活智慧。此外,上海自博馆在标本的布局与命名上也做足了“人文润色”。
让历史的更经典
让当代的更时尚
标本、橱窗、解析图、文字介绍是传统自博馆陈列中最经典的表现方式。如何让这些经典元素在历史传承中“永葆生机”,上海自博馆进行了系列“微创新”。
1500组“手绘科学绘画”取代传统解析图,科学家指导、艺术家“操刀”,将“手绘科学绘画”作为图文版、电子图文、环境装饰的配图,直观展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200个微电影、100组电子图文、100个互动媒体和1个集馆内APP/微信导览、馆外在线网络查询于一体的“数字博物馆”,满足自媒体时代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
栩栩如生的珍贵标本是一家自然博物馆的“看家本领”。据了解,目前,上海自然博物馆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29万件藏品。常年公开展示的标本/模型覆盖地球七大洲,总计11000余件,其中,珍稀物种标本1000余件,首次亮相的标本高达70%。它们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条主线,“娓娓道来”地球演化上下5亿年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