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淇滨区相当一部分小区地面停车位紧张,一些汽车甚至停到了草坪和消防通道上,而地下车库大半车位都空着
地上“一锅粥”,地下空荡荡
2015-04-21 00:21:01
□本报记者 陈静
每天小区内车头贴车尾,居民频繁上演“抢车位”,不少车主无奈将车停放在了小区外的马路边……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淇滨区部分小区一边是地面停车一位难寻,另一边地下车库却空空荡荡,这是为啥?记者就此做了调查。
现象:
小区车满为患
地下停车场却空空荡荡
“每天下班回家第一要务就是抢车位。”家在龙翔圣府小区的彭先生说,小区内停车位紧张,有些时候只能把车停放在小区门口的马路边。然而另一个烦恼随之而来,每隔几天他就会收到违章停车的罚单。
“小区内地面车位约有不到400个,非常紧张,有相当一部分居民由于办理不了汽车进门卡,只得将车辆停放在小区外边。”家在九江帝景的彭先生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区的地下停车场却冷冷清清,车位闲置。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小区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地面停车位满满当当,部分汽车甚至停到了草坪和消防通道上,而地下车库里大半车位都空着,甚至有些小区的地下车库完全处于闲置状态。
车主:
地下车位一个八九万元
太贵不划算
市民王女士在朝歌路某在建小区购买了一套住房。日前,售楼部打电话通知她地下车位开始出售,欲购从速。王女士前去了解后得知,一个地下车位要9万元。离开售楼部,王女士向记者感叹:“这价格高得让人望而却步。”
住在湘江路上某小区的市民刘鹏居还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地下车位卖8万元甚至更高,一个地上车位租金每年600元,我租100年才6万元,就算租金涨价,可我一辆车也开不了那么长时间。而且花大价钱买来的地下车位,每个月还要给物业交纳几十元的管理费。这样算下来,地下车位是又贵又不划算。”
记者通过走访多个小区后发现,地下车位价格均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在10多万元,且只卖不租。不少车主感叹:一个占地面积不过十几平方米的地下车位要10万元,相当于每平方米单价万元,比房价贵了近两倍。
市物价部门:
定价由市场调节
我市没有统一标准
地下车位这么高的价格,由谁定?记者在黄山路某在建小区售楼部这样询问时,得到的回答是“车位定价都是随行就市,由开发商说了算”。记者从市物价部门也了解到,目前车位实行市场自主价格,政府部门并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和指导价格。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达21万辆,其中轿车的保有量超过了7.64万辆,去年以来平均每天新增35辆。“近年来,家家都购买了小汽车,有的家庭甚至有两三辆车。停车位需求大,也是造成地下车位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已从事房地产销售行业多年的付静认为,从长期来看肯定是车多位少,即使近一两年卖不出去,未来也能销售一空。而且由于车多位少,所以价格一直很坚挺,并且有逐年走高的趋势。
市人防办:
地下车库多为人防工程
没有产权
在新区南部某在售小区,销售人员表示,他们只能和业主签订地下车位购置协议,车位没有产权,只有使用权。一旁的市民表示:“花那么多钱购买却没有产权,能放心吗?”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目前我市各新建小区出售的车位分为有产权和没有产权两种。没有产权的地下停车位因为属于人防工程,业主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
什么是地下人防车位?它主要是指以开发人防工程名义报建,实际作为车库使用的。市人防办一位工作人员解释,根据规定,修建一定规模的楼房,必须强制建设防空地下室。目前,我市相当一部分小区的地下车库属于人防地下室,而人防车位是不能出售的,且一旦出现自然灾害等不可预知情况,国家可统一调配各个小区人防工程使用;一旦遇到拆迁等问题,即使花大价钱买来的车位,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对此,他也提醒市民,买前问清楚,别花了十来万元,买来一个办不了产权证的车位。
建议:
让地下停车场
真正发挥作用
一方面是开发商对地下车位、车库出售定价过高,业主大多不愿购买;另一方面是地下车库多属人防工程,不仅难办证,将来维权难、隐患多,多方面原因致小区停车难。
采访中,市民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想办法,让那些没有发挥作用的地下停车场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