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 日报04版
          

刚接听陌生来电就挂掉,随手拉入黑名单……这样的动作一天内重复多次,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骚扰电话汹涌泛滥背后:电信运营商出售用户电话号码

□新华社记者 宋晓东

  看着陌生来电犹豫几秒,刚刚接听就果断挂掉,随手拉入黑名单……这样的动作一天内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

  而在泛滥成灾的骚扰电话背后,是一条堂而皇之的利益链条,营销商、号贩子、CALL客、运营商在公众的痛苦中大肆饕餮。

专业CALL客撒网推销

  大学生小蒋2014年在同城中介网站上找到了一份电话推销员的兼职工作,从此开始了“CALL客”生活。所谓“CALL客”就是电话推销的话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按照公司提供的名单打“骚扰电话”,进行撒网式推销。

  CALL客的工作并不稳定,是否需要电话推销和推销强度的大小,都由售楼部临时决定。但类似的工作岗位十分多,小蒋曾在2个月内连换了3家公司。CALL客一般都是在校大学生,虽然工资不高,也不稳定,但由于大部分企业都是日结薪水,当天就可以拿到工资,因此还是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参与。

  

号码买卖共享“永无宁日”

  骚扰电话不仅扰乱了个人生活,有时其精准的个人信息,也引发了人们对隐私泄露的担忧。曾在两家房地产企业销售部门工作过的薛雪说,只要消费者在房企留过电话号码,就会被拉入“资源库”,不仅房企之间会相互共享,还会有号贩子”公开买卖,甚至有电信运营商网点参与其中,骚扰电话的背后实际是赤裸裸的个人信息买卖。

大部分房企的“号码库”一部分来自看房消费者留下的联系方式,一方面是企业之间相互共享和从“号贩子”处买得。“号贩子”提供的电话号码一般是特定某一区域的住户,或者是某一单位集体人群。根据不同群体的购买意向和经济能力,号码的价格也不尽相同。为了提高电话推销的精准定位,房地产企业会向电信运营商购买电话号码。

细化法规

严打个人信息买卖

  

  河南省某房地产商营销人员黄琦雯表示,电话营销效果并不好,但是由于其低成本,加之配合其他广告方式,可以迅速占领消费者记忆,形成市场影响,因此仍为很多商家所用。然而,这种买卖个人信息进行骚扰式营销的营销模式,事实上已经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于丹丹表示,个人电话信息是个人隐私权的一部分,任何人以营利为目的的出售都是违法行为,但是我国还没有关于制裁骚扰电话的具体法律法规,而且在具体的司法操作上还面临着取证难、调查难等问题,所以纵容了骚扰电话这种营销方式。

于丹丹建议,国家应当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职能部门也应当运用行政手段,对泄露个人信息和骚扰电话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于部分电信运营商出售用户电话号码的行为,执法部门必须严厉打击,维护公民的隐私权。(据新华社郑州5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