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鹤壁市十佳好丈夫简介
2015-06-03 05:02:14
郭立生
贾宝山
白树恩
杜兴现
杨保清
张超
靳迎晨
李克勇
司英法
市妇联在“国际家庭日”期间开展了“最美家庭”、“十佳好丈夫”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在组织推荐、个人自荐、严格评审的基础上,白树恩等10人荣获2015年度鹤壁市“十佳好丈夫”荣誉称号。他们中有2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妻子的郭立生、把患精神病妻子当“女儿”照顾的王德生、为患脑梗妻子做“全职保姆”的司英法……
为进一步激励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引导我市广大市民向先进典型学习,建设和谐幸福家庭,市妇联决定对鹤壁市“十佳好丈夫”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希望全市广大市民以家庭文明和谐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新风尚,为建设生态活力幸福之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白树恩,淇县卫生局职工。他的妻子在服装厂上班,为了赶工期经常加班,他常接送孩子上下学并做好饭等着妻子。一次,妻子生病,手不能沾凉水,他洗衣服时,冰凉刺骨的水像针扎一样,顿时明白了妻子的艰辛,就主动承担起家务。他的父亲患有偏瘫,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帮父亲穿衣、洗漱、端饭。岳父母家中有需要料理的事务,他都尽心尽力地做。
杜兴现,淇县桥盟街道办事处七里堡村村民。他认为:男人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心,对家庭要有责任心。他非常支持妻子的工作,总是主动承担家务,同时对子女要求严格,不摸麻将、不打扑克,省吃俭用省下的钱用来孝敬双方父母。对待邻居,他礼貌有加,遇到有难处的人,他能帮则尽力,为难则尽心。
郭立生,淇滨区上峪乡朔泉村村民。20年前,他的妻子不慎从梯子上跌落,导致脊椎神经断裂,他花了十万多元,跑了全省大大小小的医院,也没改变妻子下半身瘫痪的结果。当时他三个孩子最大的17岁,最小的仅11岁。打工挣钱、耕作田地、照料妻儿……他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为照顾好妻子,没文化的他硬是学会了插尿管及简单的护理知识,同时他也因过度劳累,最终落下腰腿疾病。
司英法,淇滨区九州路办事处清华园社区居民。今年67岁的他是已患8年脑梗妻子的全职“保姆”,每天不但要照顾妻子刷牙、洗脸、喂饭、翻身,还得抱着60多公斤重的妻子上十多次厕所。病久了,妻子心里烦躁,将茶杯、饭碗摔到地上,他总是不吱声,等妻子冷静下来再开导她、逗她开心。为寻找治疗脑梗的草药,他独自前往太行山上,摔伤十多次。
靳迎晨,市顺鑫机械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2009年,他的妻子患上胃黏膜淋巴瘤,他四处借钱为妻子看病,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妻子恢复了健康。2012年,妻子再次患病瘫痪在床,他为妻子擦身、按摩、端屎端尿。几年来,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一次带着妻子散心,回来时电动车没电了,他就背着妻子走。去年8月,妻子又患上脑出血,他一边照顾妻子、上学的孩子,一边还要上班,整日像个陀螺转不停。他说有他在,没什么大不了,他会不离不弃地照顾好妻子。
贾宝山,山城区杨邑路社区居民。1993年,他的妻子脑溢血病发导致瘫痪,22年来,他悉心照顾妻子,帮她穿衣、喂她吃饭、给她按摩四肢,还自制马桶,方便妻子如厕。妻子爱吃面条,他就学擀面条;妻子平日里无聊,他就订了份报纸,读给她听;妻子爱美,他就学着理发……如今在他的悉心照顾下,妻子又重新站了起来。
李克勇,鹤山区人民法院法警队队长。因工作需要,他常出差到外地执行案件,回家后,就尽量多做些家务,陪妻子聊天儿、散步。妻子工作的企业破产后,一时想不通,他就鼓励妻子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他没有大男子主义,在对家庭里的事情作出决定前都要召开“家庭民主会”。不管工作多忙,他总要抽出时间去照顾双方七八十岁的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
张 超,市传染病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医护部主任。结婚十几年来,他主动分担生活重担,时时处处理解和爱护妻子。为了引导孩子有个好的读书习惯,他给家里买了上万本书,每晚陪着孩子一起看书。他自费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认真细致地学习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及技能操作技术,对患癌症的父母定期进行心理疏导。
杨保清,市公安局长江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他是一名转业军人,自2013年入警以来,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处理违法人员74名,解决矛盾纠纷214起。他从没有因工作忙削减对家庭的责任,从照顾怀孕的妻子开始到如今照顾刚刚半岁的女儿,他一人全部包揽。妻子由于身体原因辞职,他除了要赚钱养家,还要带着爱人辗转到各地进行治疗,从没有半句怨言。
王德生,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淇水湾办事处姬庄村村民。1988年,他的妻子患精神病后,他就带着她四处求医。为减少医药费,他自己学会了注射,为维持生计,他常半夜睡、五更起,从不叫苦喊累。妻子爱干净,他每天都给她擦身子,三四天洗一次澡,五六天换一次床单,白天没时间,他就夜里洗,双手都洗得裂口脱皮了。他说要把妻子当“女儿”照顾,相信总有一天妻子会好起来。
本报记者张婷媛整理
图片由市妇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