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作品是朗诵成功的前提———访市作家协会主席郝子奇
2015-06-03 01:31:34
郝子奇
□本报记者 岳婷婷 文/图
理解作品是朗诵成功的前提条件。朗诵者要选择自己能够读懂的作品,语言生涩难懂、拗口不顺的作品,内容再好也不建议选择。此外,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选出适合自己的作品,这也考察了选手的作品鉴赏能力。”6月1日,市作家协会主席郝子奇谈及第五届鹤壁市朗诵大赛选手如何挑选参赛作品时,这样告诉记者。
郝子奇表示,往届获奖选手不仅具有较好的朗诵能力,而且都能深入领会作品的语言和意境,使自己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朗诵起来才能以情带声、生动感人,引起听众的共鸣。
“目前,市作协会员正在积极创作展示鹤壁深厚文化底蕴、反映我市人民积极向上精神面貌的作品。如果参赛选手本身喜爱创作,我们鼓励选手自创作品,真情实感更能打动人心。”郝子奇说。
“朗诵大赛今年已是第五届,参赛选手水平也越来越高。如何才能脱颖而出?除了朗诵水平外,选手比赛时现场掌握能力,与评委、观众的情感交流也非常重要。配合朗诵的动作,要服从于朗诵的需要,自然而然才好。”郝子奇表示,期待本届朗诵大赛可以推出更多优秀原创朗诵作品,发现更多朗诵人才,营造出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