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该校每年都会举行英语节,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学校组织学生利用边角时间进行经典诵读,图为学生在出操前诵读。


□本报记者 岳婷婷

“补短板”还要“拉长板”

突出特色优势

“优化一日常规、优化教学过程等措施为补齐学生短板、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学校根据办学目标设计的特色课程,则让学生长板更长,特长更优。”学校副校长辛晓哲说,在分析学校传统优势和现实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了“文理兼顾,突出文科和英语特色”的办学定位,并围绕这一定位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形成了学科拓展课程、经典阅读课程、英语1+4”课程等校本课程品牌。

“什么是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尖子生跳一跳够得着,后进生有信心能学会。”学校教科室主任张丽雪如是说。

为此,该校以国家必修课程为依托,实行分层次教学,照顾不同程度学生学习需要,开设培优补差课程,让尖子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有信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重点指导,变“齐步走”教学为小组合作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提升的余地。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作为外国语中学,外语应该成为校本课程中的亮点、王牌。学校积极向外校取经,与北京师范大学安博教育发展研究院合作,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逐步形成英语“1+4”特色课程。

“简单来说,就是提前学,抓重点。1’是指在完成国家规定的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加大阅读和听力教学;‘4’是指词汇领先、阅读跟进、听力教学、活动强化。每学期开学初,我们会利用假期或者课余时间使用核心爆破英语软件集中记忆单词,并在此基础上每周各开设一节英语阅读课和听力课,提高学生阅读及听写能力。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角练声、英语演讲比赛、电影模仿秀、英语节等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听说读写能力。”英语教师袁金谨表示。

如何在文理兼顾的同时突出文科品牌呢?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最好的选择。该校还开设了经典阅读课程,由语文组骨干教师制订《外中经典阅读实施方案》,结合课堂教学每学期给学生推荐经典必读书目,帮助学生解决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

“我们班将早读前小自习、操前小读、预备后15分钟等边角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由班干部组织开展高效阅读。此外,学校还组织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学生阅读更加积极主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收获。”高一年级主任李大朋表示。

学校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

吸引老师们自愿付出

市外国语中学在教育教学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它的背后是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员工同甘共苦、拼搏奉献的工作激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建校史铸就了不讲条件、不怕困难、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外中精神。

“也说不清从哪天开始,我已经习惯了每天5点30分起床,5点50分到校,陪学生出早操、早读,习惯了每天中午早来学校一会儿,到教室里转转。有时回到家已经晚上11点多,我却不觉疲惫。感觉外国语中学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身在这个磁场中,每个人都会被‘磁化’,会不由自主地去付出、去奉献。”已经在学校工作16年的教师崔保利告诉记者。

为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在科学构建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在全校实行全员聘任制,通过学期考核、绩效工资、积分晋升等措施,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如何最大限度挖掘教师的潜力,市外国语中学历来强调发挥学科组的集体优势。多年来,在发挥集体智慧,依靠学科团队协作的导向下,学校一直推行学科组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制度。年轻教师说课、老教师指导教法,人尽其力,倾全组之力打造每一堂课,力求尽善尽美。在这种整体合作的模式下,真正做到每堂课拿出来都是精品。

  为此,该校曾经创下7名教师参加市级各学科说课比赛,全部获一等奖的好成绩。该校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教师勤奋敬业。其中,该校近七成任课教师获得过国家级优秀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学术带头人、市学科带头人、国家及省市优质课一等奖教师、奥赛优秀辅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谈及学校实施的青蓝工程,高三语文教师刘士安表示他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说:“刚到学校时,我与组内知识渊博、幽默风趣的宋文丁老师结成对子,宋老师不惜力气,不计个人得失,一点一滴指导,帮我尽快成长,至今仍感觉获益良多。”资深教师吴付山表示,帮助年轻老师成长,做好传帮带工作,让他们尽快成为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当我遇到困难找老师倾诉,他们都会耐心地帮我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在老师面前,我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所面对的困境,因为我知道,老师会给出对我最有益的指导。”2014年考入武汉大学的学生王靖宇表示。

也许在学校工作33年的市优秀数学教师张德胜的话,最能代表市外国语中学众多老师的心声:“爱和责任既是教育的本质特征,又是教育的尺度。教师有了爱心,才能有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心,才能耐心教育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找到为学生开启智慧心扉的钥匙,才能在学生心灵的田野上培育情感的绿洲、播种绿色的希望。”

  

好习惯是追逐梦想的翅膀

  “学生成才的火焰渴望被点燃。激活学生沉睡的潜能,使之成为强大动力,学生会享受到创造所带来的快乐,收获无法想象的成功。”石来根告诉记者。

市外国语中学不仅重视学生学习,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外中人坚信好习惯是追逐梦想的翅膀。在这里,规范严谨的生活改变着每一名学生,来这里就读就预示着要和懒散、拖沓的过去说再见。每天规范的生活,让学生养成了细心、专心、恒心,从而为长远发展积蓄着越来越多的营养。

行走在校园里,你会惊奇地发现,无论是上下课,还是打饭,每一名学生都是脚步匆忙,绝对没有人闲庭般的信步。分秒必争,是学生们良好习惯的又一表现。

学校副校长鲍益民介绍,在不断摸索中,学校形成以德育联席会议为统领,以班集体建设为核心,以学生会、校团委两条自主管理主线,以一课、两节、三活动、四评比常规德育活动和五个德育平台为主要内容的“三自”德育体系。学校持之以恒地开展每周一节的德育课,每学年一次的体育节、艺术节,新生入学前、周一国旗下、每天大课间的教育活动,班级量化评比、学生“零扣分”综合素质评定、阶段评比表彰和期末评比表彰的“四评比”等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学生由学校让我做变成我要如何做,促进了校风、学风的根本转变,“自信、自律、自强,成人、成才、成功”的“三自”德育理念在外中逐渐成为学生共同的精神追求。

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如今,校园里树木葱郁成行,花圃芬芳四溢,整洁、优美、文明、高雅的校园环境时时处处给师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感染,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面对未来,外中人坚信,他们一定会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行动、更加严谨的作风,让更多的教育成果惠及社会,把鹤壁市外国语中学卓立巅峰的壮丽画卷铺展得更加波澜壮阔。

(本文配图由鹤壁市外国语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