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党校坚持党校姓党原则把党性教育贯穿教学培训始终
2015-07-13 01:50:17
□本报记者 陈静
开展党性教育,是坚持党校姓党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校教育的鲜明特色和优势。近年来,鹤壁市委党校将党性教育作为教学培训的必修课,始终把其贯彻到党校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布局,优化课程设置,切实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提高党性教育的计划性
近年来,大批年轻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干部岗位,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业务能力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干部缺乏基层锻炼,对党的宗旨、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准确。如何补上这一课?市委党校不断探索着。
“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必须纳入教学培训计划。我们在课程安排和专题设置上,注重突出党性教育专题安排,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形成科学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市委党校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设置理论专题体现党校姓党的要求,另一方面将党性教育作为独立教学单元,进行整体系统设计,还根据党性教育的要求与目标,开展党性锻炼和党性分析,将党性教育贯穿党校教学全过程。
紧扣时代主题,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
党性教育具有时代性特点,其具体内容和要求是由党面临的形势和担负的任务决定的。不同时期,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不同,或者说侧重点不同。紧扣时代主题,党性教育才有现实意义。
“在教学布局中,我们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各类培训班尤其是主体班中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史党建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有关内容,尤其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加强党性教育的着力点,开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专题课。”市委党校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市委党校将理论教学与党性教育相结合,围绕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围绕干部工作和思想实际,设置理论教学和党性教育专题。同时完善党性教育内容,根据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和讲规矩守纪律的新要求,将党性教育与学习和遵守党章紧密结合,与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紧密结合,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紧密结合,与净化政治生态紧密结合,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新要求紧密结合。
整合利用资源,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邀请市领导、专家学者作党章专题辅导报告和党风廉政专题报告;邀请我市先进模范人物如李应喜、张慧、彭兵先等走进课堂;组织学员到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到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进行异地培训……这些都是市委党校整合利用各种党性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的体验式党性教育活动的剪影。
近年来,市委党校高度重视入学教育,在安排了学员学习《党章》、学习中组部《关于在干部培训中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学员管理有关规章制度等内容的同时,还整合利用各种党性教育资源,坚持价值塑造和情感传输相结合,统筹利用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组织开展体验式党性教育。同时,在培训期间,充分发挥学员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举办了“在党的阳光下成长”主题班会、“我的中国梦”主题论坛等活动。
把党性教育
与培训管理有机结合
坚持从严治校、从严管理,将党性教育贯彻到培训管理的全过程,是检验党性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近年来,市委党校把开展党性教育与加强学员管理相结合,依据中组部加强学员管理的九条规定,重新修订完善学员守则,并融入了党性教育的内容。以《党章》和学员守则为规矩,严格学员学习纪律,严格行为规范,认真执行请假审批制度、违纪通报制度。在培训中,通过学员自觉遵守有关制度规定,把党性教育的具体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推进党性教育的规范化、常态化。
与此同时,市委党校还重视党性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特别是骨干师资,从市内外选聘自身素质高、党性观念强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道德楷模,充实师资力量。引导教师积极探索网络等新媒体条件下的党性教育途径和方法,使党性教育更加切合学员思想实际,更加符合时代和任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