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起推动鹤壁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之一□本报评论员
2015-07-17 02:54:02
实现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更是为民谋福利的根本保障。刚刚闭幕的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对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依法治省、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作出安排部署,旨在为建设生态活力幸福之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此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推进法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依靠法治。受大环境影响,当前我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我市发展正处在一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规范市场运行、充分健全市场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和效率等,这一系列动作的保障就是法治,法治环境不仅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致力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必须依靠法治。近年来,我市各项经济指标始终保持稳步增长,这都得益于我们的各项改革工作取得的成功。但随之而来的是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社会矛盾不同程度的积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法治先行,改革才能有理有据!法治不仅能消除改革的风险,更能纠正改革的失误,只有把改革纳入法治轨道,强化改革的规范性、保障改革的公开性,才能不断激发社会的潜在活力,保障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进。
维护和平稳定,必须依靠法治。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安。井然的秩序、稳定的社会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前提与基础,法律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法治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法治能够让群众充分行使权利,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有序前进。
从严管党治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必须依靠法治。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自觉遵照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把法治教育纳入各个工作领域,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处理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问题,立足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自身法治建设,积极履行职责,才能真正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为民多谋福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为了更好地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是为了更好地富民强市。依法治市是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方略在我市的具体实践。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落实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省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大意义,凝聚起推动我市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当好依法治市的践行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