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群众参与决策矛盾化解在基层

上接第一版)并充分听取代表的建议后才拍板。

在西坛社区居委会院内的公示栏内,写明了所有社区事务都要经过社区党支部提议、社区“两委”会商议、社区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议审议、社区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决议后才能施行,并对最后的决议和实施结果及时公开,也就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让群众参与到社区事务决策中,不仅体现了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尊重了群众在管理村级事务中的主体地位,还凝聚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确保基层决策科学、有效实施。”淇县朝歌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副主任薛洁说。

据悉,今年年初以来,淇县165个行政村通过基层民主科学决策进行决议公开的事项已达384件,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两办两所一法庭”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自淇县北阳镇的社会法庭设立后,负责调解矛盾纠纷工作的该镇党委副书记张锋杰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和事佬”。村民们因为宅基地、责任田等引起的纠纷,都来这里找说法。

张锋杰说,要把已经出现的矛盾和平化解,除了给村民讲道理外,还要依据法律法规,尽可能照顾到双方利益,让他们握手言和。前段时间,因为村民甲在自家院内种的树距村民乙家的房屋地基较近而引起的纠纷,就反复协调了四五次才得以解决。而类似的矛盾,社会法庭每周至少要处理四五起,多时要处理十余起。

在乡镇设立社会法庭,大大减少了信访案件的发生。为了完善基层矛盾化解制度,淇县还建立了集首问负责、人民调解、说事评理、评议会商、社会法庭于一体的“一问四解”工作机制,由乡镇(街道)的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社会法庭共同联动处理基层矛盾,并成立利益诉求类、涉法涉诉类、农民工工资类3个疑难案件研判服务指导组,帮助基层单位协调解决问题。同时,还通过建立和完善信访问题的提出、受理、办理、督查等一系列程序,减少和避免因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而引发的信访问题。自完善基层矛盾化解制度以来,淇县共受理各类社会矛盾610件,成功调解485件,信访案件发生率同比减少23%。

干部上门工作

给办事群众减少麻烦

“俺想给儿子申请个轮椅,恁看符合条件不?”7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淇县北阳镇王庄村的王庄服务站时,该镇十三里铺村的村民卢玉林带着肢体有残疾的儿子正在向服务站主任郭玉华询问申请轮椅的事项。

仔细查阅了卢玉林儿子的残疾证明,郭玉华告知他刚好符合申请免费轮椅的标准。“你回家等着吧,我们来申请,批下来给你送家里。”郭玉华满口承诺。他告诉记者,要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不仅要提高为群众办事的效率,更要最大程度上给群众减少麻烦。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我们就上门办公。按照国家政策,最近有一批轮椅要免费发放给行动不便的人。为了确定可享受这一政策的对象,办事处民政所所长杨磊天天往山里的村里跑。”淇县灵山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大厅副主任王琳说。

今年年初以来,淇县在号召党员干部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同时,施行了“一区三制”(通过党员认领责任服务区,实行党员活动日制、党员议事制和党员评议制)机制。此外,对已经基本成熟完善的县级领导干部“三联三解”、县直单位“一联四促”、乡镇干部“三下三进”、农村干部“坐班制”这四项工作机制做了进一步优化推进,形成了一套从县级干部、县直机关干部到乡镇干部、农村干部、农村党员的便民服务体系。

群众戳戳手机,

就能监督党风政风

“社区里有啥花销、啥收入,俺都清楚着呢。不用问社区干部,戳戳手机就明明白白。”在淇县桥盟街道办事处阳光社区,居民王基付说。淇县廉政网开通后,用手机上网就能清楚知道全县各局委、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的财务收支情况。

“你看,点击桥盟街道办事处阳光社区,俺社区的收支明细、项目余额就全在上面了。”王基付拿着手机边演示边向记者介绍。记者注意到,在该网站上,不仅款项收支记得清清楚楚,就连扫描上传到该网站的收支款项专用票据上也记录着审核人和记账人的名字。此外,该网站还设有留言板,群众可就自己发现的党风政风问题在该网站留言反映。

“为了完善基层党风政风的监督机制,淇县创建了‘235机制’。‘2’为通过党委监管与履职同责、纪委监督与管理共责,形成传递压力的双向渠道,实现有人传压、有人担责;‘3’为通过网银授权控资金(所有公务走账都用网银)、网络纪实控全资(资产、资金、资源的支配记录全部上传至淇县廉政网)和网上公示党务、政务、财务控权利,搭建了全民监督的网络平台;‘5’为通过纪委监督问责、乡级检查追责、村‘两委’自查自纠、监委审查纠偏、群众核查纠错的五方联查联究,形成逐层检查的查究轨道,实现有人纠正、有人追究。”淇县纪委农村党风室主任李长炜说,他们也加大了监察力度,通过多方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基层党风政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