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 日报01版
          

我市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城乡救助体系建设示范市”以来,持续探索,不断创新,社会救助的规范化水平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让社会弱势人群生活有依


8月3日,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到鹤山区姬家山乡黄庙沟村看望困难群众。


□本报记者 陈海寅 文图

自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城乡救助体系建设示范市”以来,我市进一步探索创新社会救助工作,完善制度、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规范管理,使救助效果更加明显,工作示范性更加突出。2008年9月,市民政局又获得“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受到了民政部的表彰。

近年来,在探索、创新、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道路上,我市从未停下脚步,社会救助的规范化水平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低保救助让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我得病后,家里就断了经济来源。若不是政府发放低保救助金,我们都没法儿过日子了。”在山城区红旗街街道办事处朝霞南社区,居民张鹤旗说,他一家四口2012年4月被纳入了低保救助范围,最初一个月能领640元,现在每月能领1200元。

据悉,市区月收入低于320元的居民、两县月收入低于300元的居民和农村月收入低于150元的村民,都可纳入低保救助范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在逐步提高。”市民政局城乡救助办主任马金荣说,仅去年我市就发放低保救助金1.97亿元。下半年,他们准备出台《关于最低生活保障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近亲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备案制度的通知》,继续提升城乡低保救助工作。

居民家庭经济收入信息

核对机制让社会救助更公平

8月3日,记者来到市民政局居民家庭经济收入核对中心时,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忙碌地核对申请低保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

“随着我市救助投入不断增加,救助的公平、公正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坤说,居民家庭收入和拥有财产是社会救助的重要依据,但目前这些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全面掌握其家庭收入状况非常困难。 

2012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居民家庭经济收入核对中心,开通了全市统一救助热线4000392995。“我们依托信息核对系统,从房产、税收、车辆等14个方面核对申请救助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有效破解了救助对象资格认定难题。”刘德坤说,他们已查出各类不符合救助条件对象1.7万余人次。该核对机制也受到了民政部的表彰。

临时救助让突遭变故的家庭重拾生活信心

“6月初家里失火,我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民政部门得知后马上送来2000元临时救助金,让俺们又有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家在山城区红旗街街道办事处红五巷的耿先生说。

“临时救助是指对因病、因灾等特殊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人员给予的一次性、阶段性的生活救助措施,全面建成临时救助制度,对于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空白,补‘短板’、扫‘盲区’,编实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具有重要意义。”马金荣说,这项制度自2011年10月31日开始施行后,已累计发放救助金425.65万元。

“接下来,我们计划完善临时救助对象档案备案制度等,规范审批流程,提高救助效率。”马金荣说,针对我市或在我市长期居住的低保人员、五保供养人员和其他城乡特殊困难家庭,民政部门还开展有医疗救助,自2011年起统一标准施行后,医疗救助已累计发放5701.6万元。

24小时值班,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对于流浪到我市的乞讨人员,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得知后都会马上开展救助并助其返乡,但目前仍有23名人员因无法联系家人长期滞留我市。为使这些人员得到长期照顾,市救助管理站将他们托养在民办养老机构。

“只要公安机关、热心市民等提供了有关流浪乞讨人员的线索,我们就马上到现场实施救助,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食宿并购买车票帮其返乡。”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杨生旗说,市救助管理站24小时值班电话3300956常年对外公布,仅今年上半年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681人次。“今后我们将在动员社会力量的同时,加大街头巡逻力度,实现街头无流浪人员的目标。”

逐年提高供养标准

让城乡五保对象老有所依

“住在敬老院里,俺还能用上空调。”8月2日,记者来到淇滨区钜桥镇敬老院时,73岁的刘万富老人对当下的生活条件赞不绝口。他说,敬老院的硬件设施逐年提高,老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我市大部分敬老院都已安装空调。自2009年以来,我市投资300余万元对现有乡镇敬老院进行统一维护,还组织敬老院的工作人员集中学习护理、烹调等技能。”刘德坤说,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其中集中供养标准已从2005年的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至如今的每人每年3800元,分散供养的标准也从2005年的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至如今的每人每年2800元。

健全救助体系

实现社会救助全方位

针对困难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我市还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开展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住房救助等救助措施。

对遭遇自然灾害的家庭,我市也制定有救助措施。去年全年筹措下发救灾资金652万元,救助受灾群众5.19万人次。此外,还发放慈善救助金160余万元。

“全方位的社会救助体系能让社会救助无死角,让因为各种意外而受灾、受困的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网友“家和万事兴”说。

相关链接:居民家庭经济收入核对中心建立了民政、财政、人社、房产、金融等部门联动核对机制,建设了居民家庭经济收入核对、网上审批系统、医疗救助同步结算三位一体的信息核对系统,通过该平台可查询申请低保救助的居民有无房产、车辆、就业经历、大额存款、经营行为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