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66年跨越
80秒握手两岸关系翻开历史性一页


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会面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这是习近平同马英九握手。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习近平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

  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与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据新华社新加坡11月7日电 (记者 陈斌华 孟娜 王聪)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7日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习近平指出,今天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记住今天。过去7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丰硕。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正因为有了这7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

习近平就此提出4点意见。

第一,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7年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

“九二共识”经过两岸有关方面明确的授权认可,得到两岸民意广泛支持。“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它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第二,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近30多年来,两岸关系总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08年后,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处于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期。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只要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两岸双方可以通过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当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对此,两岸同胞要团结一致、坚决反对。

第三,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我们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两岸可以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发挥好各自优势,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两岸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对货物贸易、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等问题,双方可以抓紧商谈,争取早日达成一致。我们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欢迎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

要加强两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同胞精神纽带,为民族未来培养优秀人才。

第四,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有延绵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近代以来却屡遭列强欺凌。120年前,台湾惨遭外族侵占,成为全民族的剜心之痛。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才洗刷了半个世纪的民族耻辱。透过历史风云变幻,可以深切体会到,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两岸同胞应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团结一心,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马英九表示,2008年以来,两岸共同创造和平稳定的台海局势,获得两岸及国际社会普遍赞扬,要善加珍惜。“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要巩固“九二共识”,扩大深化交流合作,增进互利双赢,拉近两岸心理距离,对外展现两岸关系可以由海峡两岸和平处理,同心协力,为两岸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双方肯定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加强沟通对话,扩大两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民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

意义

再次确认“九二共识”

提升互动层次

表明智慧能力

激发合作热情

习马会对两岸关系发展有六点重要意义

新华社新加坡11月7日电 (记者 陈斌华 赵博 查文晔)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7日下午在两岸领导人会面结束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会面对当前和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有六点重要意义。

他说,第一,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二,双方对两岸关系66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尤其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的肯定,表明两岸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两岸双方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第三,会面是对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作为共同政治基础的再确认,对两岸关系未来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两岸交往互动层次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两岸沟通对话,扩大交流,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同胞。第五,这次会面也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第六,会面有利于激发两岸同胞携手合作,同心协力,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

张志军说,两岸领导人会面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此前在多个场合表明了这一态度。2008年以来,两岸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丰硕成果,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两岸之间还存在一些政治分歧。因此,两岸双方通过沟通,商定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按照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也体现了双方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

延伸

习马会创造两岸交流新方式

  据新京报消息 11月7日习马会,习近平、马英九多次强调“九二共识”,强调“一个中国”。这次会谈会对两岸关系带来哪些影响?领导人会面会不会成为两岸关系“新常态”?

回顾近年来的两岸关系,两岸高层交往逐步走向常态化。习近平还于2013年6月、今年5月,分别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国民党主席朱立伦。

对于此次的习马会,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政治室副主任冷波认为,因为是首次以两岸领导人的身份会面,所以创造了两岸联系的新方式和新高度,特别是把2008年以来两岸的交流提到了新水平,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九二共识”的定锚地位。

那么这种“新高度”能否成为未来“新常态”呢?冷波表示,如果两岸都能承认并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一基本原则,在这次会面的基础上还可能会继续;而如果有人反对,则可能受阻。冷波强调,此次习马会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双方共识非常多,包括对‘九二共识’、和平发展道路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强调,这是对于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表态。”

花絮

马英九:

我们握得都很用力

11月7日16时57分,是媒体提问环节。一位新加坡的记者问道:请问你和习先生握手时是什么感受?马英九答:我们握得都很用力。

马英九表示,这次会面是两岸领导人会面变成常态踏出的第一步。《联合早报》记者问道:“请问您刚才在会谈中有没有邀请习先生访问台湾?”

这个问题有点突然,马英九有点措手不及:“我啊?还没有!”

现场记者都笑了。

“为什么呢?”

“一步步来嘛!”

美国彭博社记者提问:“你有没有可能在卸任之前马习二会?”

  马英九表示,先对在会面中提出的问题跟进落实,希望有一点成果出来。如果有一些新的进展,那么这次会面就是成功的。至于要不要邀请习先生来台湾或者二次会面,那要一步步来,两岸关系循序渐进。“马习会筹备两年了,为什么现在就实现了呢?与时俱进,水到渠成。”(据《北京日报》)

反应

台湾各界:

习马会巩固并奠定两岸关系长久基础

  据新华社台北11月8日电 (记者 吴济海 傅双琪)两岸领导人新加坡会面已顺利落幕。多位台湾学者和舆论认为,这次历史性会面巩固了“九二共识”这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并为未来奠定可长可久的基础。

台湾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8日举行习马会后两岸关系展望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两岸领导人能够会面,握手那一刻就已经创造历史。这次会面双方都强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政治基础,给两岸尤其是台湾民众带来的最大触动是,两岸即使存有分歧,领导人也可以坐在一起平等交换意见,这给两岸同胞以和平发展的极大信心。

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董事长赵春山赴新加坡近距离观察了两岸领导人会面。他认为此次会面很和谐,两岸领导人坦诚交换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两岸领导人会面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重大问题。总体讲,这次会面有助两岸和平发展,对区域安全、和平稳定也有帮助。”赵春山说。

台湾政治大学副教授詹满容在研讨会上表示,会面也让台湾民众有机会来省思,如果没有“九二共识”这一共同政治基础,过去几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可能取得诸多成果。

台湾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发表声明指出,尊重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定位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互信基础。声明还指出,今年恰逢台湾光复70周年,两岸领导人会面正象征着两岸携手共写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两岸领导人会面消息连日来均为台湾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台湾《联合报》做了6个版的专题报道。台湾《经济日报》8日社论指出,两岸领导人会面,象征两岸和平发展跨越了历史鸿沟,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新加坡华人华侨:

“把更具可能性关系留给后代”

  据北京日报消息 11月7日举行的习马会也引起新加坡华人华侨的热切关注。他们纷纷表示,中国要发展,民族要复兴,两岸中国人一定要团结。希望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能团结起来,走向共赢,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辉煌。

51岁的邓俊宏早年从大陆来到新加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目前已加入新加坡籍。但是故土难离,乡情依依,1993年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时,他就非常关注。“两岸在经济上走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政治上虽有分歧,但是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可以有各种政治安排来满足两岸人民的主流要求。”邓俊宏说。

周英,40岁,美国PayPal亚太区风险控制负责人,中国国籍。在他眼里,两岸直面历史遗留问题,并且从战略上和执行层面去化解政治分歧,体现了双方的决心和智慧。他说:“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最高领导人的会面是必然的。希望这次会面能够对‘一个中国’大框架进行巩固细化,哪怕是一点点。在微观上把对话不断往前推,把战略对话转到执行的层面,把更具有可能性的两岸关系留给后代。”

国际社会:

体现两岸领导人以国家民族为重的大智慧

  据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海外各界、华侨华人积极评价此次习马会的历史意义,相信会面将有助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对世界与地区的和平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发布消息说,两岸领导人会面以一个中国为原则进行,其中一大重要议题就是促进地区间关系和平发展。这是66年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具有历史意义,是两岸关系发展重要一步,直接关系到两岸的未来交往。

法国主要新闻电视台BFMTV播出了会面的电视画面,认为这是历史性的会面。法新社也报道说,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的握手是“历史性的”。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学者胡逸山表示,这次会面的最大亮点是从两岸最高领导人的层次上将一个中国的原则重新奠定下来。希望今后两岸领导人多见面,从而逐步化解两岸的分歧。

澳大利亚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蒙纳什大学副校长余艾冰说,此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对两岸的长远发展有利,是顺应时势和历史潮流的好事。会面体现了两岸领导人搁置争议、以国家民族为重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