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会展中心广场南侧的游园正在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提升让游园如海绵留住八成降水
2015-11-16 01:29:23
渗水沙池效果图
建设中的渗水沙池
□本报记者 陈静 文/图
目前,市会展中心广场南侧的游园多处被开挖,工人正在紧张施工。“建成的游园为什么又被破坏?”不少市民发出疑问。记者打探得知,这里正在进行海绵城市改造。
那游园将进行哪些改造?何时改造完成?未来将变成什么样?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现状】
绿地面积虽大,但吸水渗水效果不理想,降水白白流失
“改造主要针对市会展中心广场南部的人工湖观赏区,我们一般称之为南游园。”淇滨区园林局副局长孙小花说,南游园北接市会展中心广场,南至南海路,东临淇河路,西依淇河,绿地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
很多人有疑问:南游园大部分区域已经被绿地覆盖,按理说渗水、蓄水能力应该不错,为什么还要进行改造呢?
对此,孙小花告诉记者,虽然南游园有一定的海绵城市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沿河栏杆原本种植的植被因游人踩踏死亡,导致部分区域出现黄土裸露的情况;没有建雨水收集净化设施,降到市会展中心广场的雨水大都直排淇河,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这些都与海绵城市建设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改造内容】
建设地下蓄水池、雨水花园、旱溪、湿塘及渗水沙池
“南游园改造主要集中在设置地下蓄水池、雨水花园、旱溪、湿塘、渗水沙池等设施方面。”项目设计人员告诉记者,在游园北侧,他们设计建设了一个地下蓄水池,用于收集、回用市会展中心广场的雨水;在沿河栏杆处进行旱溪改造,建成具有倒抛物线形的下沉坡度,加强渗水效果,以净化雨水。
“在较为低洼的地方,我们设计有雨水花园,用于雨水渗透和净化。”设计人员表示,他们还充分利用现有健身场地,设置渗水沙池,并将现有杨树林平地改造为天然下沉式绿地;利用现有天然水塘设置湿塘,既能在平时发挥其正常的景观及休闲、娱乐功能,又能在暴雨发生时发挥调蓄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最新进展】
各项建设已全面展开
预计本月中下旬完工
“截至目前,各项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预计到本月中下旬将全面改造完成。”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南游园为建成游园,所以改造采取低影响开发技术实施,工期短、工程量小,对游园本身的破坏也将降至最低。
在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建设地下蓄水池。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地下蓄水池旁边还将建药物净化房,所有从市会展中心广场收集来的雨水都须先经药物净化后才能进入蓄水池,以保证水质。这些蓄存下来的水,未来可用作园林用水,浇灌园内植物。当然,蓄水池还连接着雨水管网,溢流出来的水将会被排到淇河。
雨水花园建设也是改造项目的一个重头戏。“园内共将建设6个雨水花园,目前已经全部开挖。”施工人员说。旱溪改造分布在沿河栏杆位置,面积约150平方米,目前正在开挖,下一步将自下而上铺设透水土工膜、砾石、沙土及鹅卵石等,让雨水降落后经层层净化最终下渗至土壤内。此外,原健身场地改造建设的渗水沙池目前已经开挖完成,马上将铺设大量沙子,而在游园东侧的天然水塘正在进行湿塘项目改造。
【改造效果】
约可留住八成降水
“海绵城市如何实现?实际就是6个字:渗、蓄、滞、净、用、排。”孙小花说,雨水花园、旱溪、渗水沙池等通过土壤渗透雨水,地下蓄水池和湿塘等把雨水蓄存,湿塘在暴雨发生时发挥调蓄功能,旱溪、渗水沙池等通过土壤、植被净化水质,蓄水池收集蓄存雨水用作景观水,而蓄水池和湿塘能将多余的水排至淇河,南游园将这6个字进行了完美诠释。
“根据设计方案,整个绿地80%的降水都可以进行雨水综合利用,或用于补充地下水,或通过蓄存作为景观用水使用。”项目设计人员表示,通过改造,南游园将如海绵一般,具有良好的“弹性”,自行消解地表径流,需要时还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