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2015年我市极端气象灾害频发低温寡照天气对冬小麦和设施农业造成较大危害

本报讯 (记者 原昆鹏 通讯员 靳冰凌)日前,市气象台根据2015年我市全年气象数据分析,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市主要天气气候事件。记者了解到,2015年,我市先后出现雾霾、高温、干旱、强对流、暴雨等灾害性天气。

2015年我市受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的一种气候现象,这种气候现象维持5个月及以上即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冬季雾霾天气频出、低温、大雪、道路结冰交替发生,春季大风、初夏的干热风、高温、雷电相继发生,夏季的干旱、局地暴雨、冰雹时有发生;麦收期间还出现强对流天气,秋季的低温、寡照、暴雪、道路结冰和雾霾天气严重发生。

2015年共发布各类预警信息79期105次:大雾25次、大风10次、道路结冰10次、雷电34次、干热风2次、高温6次、暴雨6次、寒潮2次、暴雪2次、低温3次、霾5次,其中橙色预警11次、红色预警4次。全市平均气温14.3℃,与常年持平;平均降水量490毫米,较常年偏少18.2%;日照时数1821小时,较常年偏少247小时。年内气温除冬季略高外,其余各季均略低;降水冬季显著偏少、夏季偏少,春季、秋季略多;日照冬季略多,春季、夏季略少,秋季偏少。

据介绍,2015年我市共出现大雾22天、霾81天。进入11月份,我市出现了持续阴天,从11月5日开始至12月1日我市淇县观测站连阴日数(日照时数不大于2小时的连续天数)长达27天,突破年极值。连续的阴天造成我市11月份气温较常年同期异常偏低,11月份我市平均气温仅为5.4℃,低温寡照天气对冬小麦和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造成较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