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鹤壁———五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本报评论员
2016-01-22 01:53:48
市委八届十次全会贯彻中央、省委有关精神,提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之城、活力特色之城、幸福和谐之城的新要求,这是对原有生态活力幸福之城的提升与发展,再次把生态摆到新三城”建设的首位,并在原有生态建设层面上增加了人文的含义,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我们要按照全会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打造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生态文明新常态。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我市将生态放在“三城”建设的首位,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生态已成为我市一张靓丽的名片,人民群众也越来越感受到良好生态所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生态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况且我市环境质量与好的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2015年以来,在全国空气质量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市的空气质量也不容乐观。面对这种形势,展望“十三五”,我们在生态建设方面必须拿出硬的举措,下决心、动真格,确保在构建现代生态新体系,努力建设美丽鹤壁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坚持绿色发展,首先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把“绿水青山”作为宝贵资源和最大优势,以“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要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生态发展观,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生态系统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要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抓在手,让老百姓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多更充分享受绿色福利。
坚持绿色发展,还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生产方式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支撑、主要载体。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就是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全会要求,持续抓好“五林(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能源林、特用林)共育”“五水(污水、洪水、雨水、供水、排水)共治”“五气(工业废气、燃煤烟气、汽车尾气、城市扬尘、油烟废气)共管”“五边(公路边、铁道边、河流边、山坡边、街巷边)共美”“五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共推”行动,大力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用铁手腕硬措施减排放、减消耗、减浪费,让鹤壁的天空更蔚蓝、空气更清新,让鹤壁山川林木葱郁、大地遍染绿色。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沉重的责任。展望未来,我们将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吃祖宗饭,不断子孙路,以绿色增进福祉,以绿色引领发展,把绿色资源变成绿色财富,真正让绿水青山为我们带来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美、百姓富,让我们的鹤壁更加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