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梯登高协同发力推动科技创新
2016-01-30 01:36:45
上接第一版)于是,南京林业大学河南聆海林木一体化家具研究院、中国智慧农业研究院、国家镁工程中心鹤壁研发中心、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中心等一批研发平台在我市落地,研究速生杨木高附加值改性增强关键技术等各产业的先进技术,成为了推动企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的科技引擎。
2015年,我市先后与河南省科学院、河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校市合作单位达到13家。共建的科研平台完成了乳酸芽孢杆菌在家禽养殖业中的应用等5个合作课题,服务企业23家,培训技术人员210人。
积极推进创业创新
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样离不开一个好的平台、好的环境。我市着力加快科技孵化、科技产业发展等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鹤壁国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就从中受益颇多。
“九个博士一盏灯”,这句话流传甚广。在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朱明甫等9名博士创建的国立光电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建立了新型光电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并成功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光引擎技术在亚太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2015年销售收入比2014年整整翻了两番。
通过积极推进“双创”工作,我市的“互联网+”、工业4.0(机器智能)等新兴业态纷纷萌芽,声势渐大。
河南聆海整体家具有限公司在2015年启动的工业4.0项目,智能化的生产设备使得家具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机器智能化产业转型。农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中国智慧农业研究院,实现了智慧农业项目的快速发展。
农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划中心经理李梦娅表示:“有政府的配套服务,政策、资金支持,研究院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发展很快,今年我们将建立中国农业科技互动体验中心。”
我市为成熟企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帮助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向小微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汇聚起星星之火。目前,市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已成立,进入装修方案设计阶段;同时建成7家各种类型的孵化器和中小企业加速器,入驻各类创业人员近500人,入驻小微企业近100家,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体系
为全市经济发展提速
2015年,我市加强了创新驱动顶层设计,不仅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同时明确提出了深化科技投入机制改革。
新常态下,政府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难题,探索到了新的出路。科技创新发展为企业带来了更多资金回报,2015年,我市4家企业专利质押融资获得贷款额度1.24亿元。
1月2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正在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激励机制。“比如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包括企业针对科研人员的股权奖励等,政府设立鹤壁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从资金、政策、金融产业链构建多角度激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紧密结合机制也正在逐步健全。我市持续加大科技信贷投入,支持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和科技信贷专营机构、科技担保公司发展,推动科技保险发展。
2015年12月,在市、区科技部门的指导下,鹤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商业银行金山支行投入运行,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不用再四处奔波,在厂门口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
去年,我市河南永达美基食品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市场资本运作为企业融资带来新机遇。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建设,县区科技创新企业培育能力考核,科技产业融资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下功夫,全方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为经济发展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