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 日报06版
          

踏青,古人春游花样多

  岁月流转,冬去春来。忙碌的现代人似乎已经忽视了季节的轮换,好似不经意间花团早已锦簇,繁花忽已似锦。

相比之下,古人对时令的变化则要敏感得多。终于熬过了寒冷萧瑟的冬季,迎面而来的春之明媚让人欣喜不已。那么,古人是怎么春游的呢?

单身男女”春游:

野外办起相亲大会

  如今的恩爱情侣们每逢2月14日都会过西方的情人节,殊不知其实自先秦开始,春季就是青年男女两情相悦互生情愫的“佳节”了。对于他们来说,春天就是解禁的季节,所以他们迎春的方式自然是好好谈一场恋爱了。

此外国家还专门为方便男女的感情交流,设定了固定的春游节日——“上巳节”。上巳节,因选取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有古代“中国情人节”之称。众所周知,中国自古封建礼教严苛,男女授受不亲,而唯有郊游期间暂时废除了那些礼数禁锢,男女可以自由交往。

这些单身男女哪儿能放过这一年一次的求偶良机,所以踏青春游往往就会成就佳偶良缘。这种谈情说爱的求偶式郊游也成为了先秦时期郊游的一大特征。

《诗经》中记载的大量爱情故事都是在郊游期间产生的。

其中《国风·郑风》里就有首诗名叫《出其东门》,首句便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意思是出了城东门,满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郑风”中的诗篇反映的大都是以今天郑州为中心的郑国的交友风俗。郑国人喜春游,每年春天许多男士便会利用这个机会寻找自己的“真爱”。

《溱洧》就描述了当时在溱水和洧水两条河边儿上,郑国的“士与女,殷其盈矣”,前来郊游的郑国男女,站得到处都是,阵仗堪比今天各城市办得风生水起的相亲大会。在一起结伴郊游的过程中,他们相互了解,两情相悦,最后互赠信物私定终身,这应该就是中国最早的自由恋爱吧。

而在《史记》的《孔子世家》中也曾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意思是孔子就是他老父亲叔梁纥与年轻姑娘颜徵在郊游时“野合”的结晶,后来老孔纳了小颜。可见我国先秦时期民风之开放!

文艺青年”春游:

邀请卖馄饨的相随

  说到古代的这些“文艺青年”是如何迎春的,那就非春游莫属了。邀上一二知己结伴同游,踏青寻柳,赏花看山,听袅袅流水之声,闻百花盛开之香,陶冶心性!

《开元天宝遗事》中就记载了一件赏花时的趣闻轶事。唐代学士许慎选,每年春天都要在花园里摆设露天宴席,邀请一众亲朋好友赏花观景。许慎选是个放荡不羁的人,每次赏花设宴,宴有席但他并不设座。有人问他,你设宴赏花,为何不设座?他笑说,我有天然花茵,何必再设座具!原来,他让仆人收集花园里掉落的花瓣,铺于地上,让客人坐于花瓣之上,极为风雅有趣。

但是古代文人墨客春游,除了附庸风雅外,也会遇到一些生活上的实际难题。因为古代可不像现在,无论任何村庄小镇都有饭馆、农家乐,所以在郊游、踏青、赏花时,吃喝常常成为一难。为了赏花又不饿肚子,有些文人春游时,还特地带上“家伙”,解决吃喝问题。《浮生六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古时春游赏花,大都是文人雅士的癖好。而文人雅士很重面子,提着锅碗瓢盆去踏青赏花,不仅麻烦还有失格调。于是苏州的文人们就想出了一个点子,他们请了一个卖馄饨的跟随他们一同春游。那时苏城大都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馄饨的。挑担子卖的馄饨,一般都是用炊具现煮现卖的。这种带着酒菜、炊具去赏花,既解决了生活难题,又别有一番野炊之趣味。

古代文人大都把郊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许多士人“返乎自然”,把理想寄托于郊游过程的山水之间。有中国山水诗第一人”之称的谢灵运,在郊游方面最为讲究。《南史·谢灵运传》中记载,他有一套郊游的专业“行头”,头戴曲柄笠,脚蹬木屐,可谓当时的“骨灰级驴友”。这种“木屐”被当时的人称为“谢公屐”,前后都有齿钉,“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种登山专用旅游鞋。

但郊游最“不务正业”的还要数陶渊明。有“千古隐逸之宗”美誉的他在做了13年“公务员”后,毅然辞去彭泽县令之职,把家都搬到了郊外,过起了悠然的“田园生活”。他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超凡脱俗,至今没有哪位“驴友”能超越。

白富美”春游:

解下红裙挂起来

古代的大家闺秀、世族小姐们并不像如今的白富美们可以泡夜店,到处游学,逛街shopping,她们可是受着严格的礼教约束,未出阁的姑娘们一般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只有每逢春天来了,仕女们方可走出闺房,在芳草地上相伴嬉闹,在楼台水榭畅聊心事;杨柳舞于春风,杏花映于春水,秋千架上,仕女们的身姿轻盈如燕,享受着难得的春日休闲好时光。

唐代时,女子春游踏青便蔚然成风,不论贫富,皆倾城而出。“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就是这样描述的;杜甫在《丽人行》中也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另据《新唐书 中宗本纪》中记载:“景龙三年二月己丑,中宗及皇后幸玄武门,观宫女拔河。”反映了唐代就有了女子拔河这项运动。此外荡秋千也是古代女子春日必不可少的游戏项目之一。唐玄宗看宫女荡秋千美姿时称是“半仙之戏”。杜甫的“千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的盛况。宋代欧阳修“绿杨楼外出秋千”和黄庭坚“穿花蹴踏秋千索”写的都是荡秋千的活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蹴鞠竟然也是古代女子喜爱的春日休闲项目。

清代李渔在《美人踢球》中就描写女子踢足球:“蹴鞠当场二月天,春风吹不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可见大家闺秀们在春游时都一改往日娇羞矜持的本色,纷纷女汉子附身,挥洒青春!

另据《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唐朝的京城长安,每逢春天,仕女即联袂郊游踏青,路上遇到好花,就在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儿,并插秆结索,解下身上的红裙递相垂挂,权当作野宴的帷幄。这种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儿”式的赏花,至今仍然在日本流行。而在野外花前“造屋”玩赏,除了赏花的乐趣之外,还有“解下身上的红裙递相垂挂”“造屋”的别样趣味。可见,即便是闺房中的小姐们在郊游时,也是这样的不拘小节。

摘自《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