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家庭道德教育促进孩子综合发展———《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年~2020年)》解读
2016-11-14 23:31:46
□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
施雨岑 胡浩
近日,全国妇联等9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年~2020年)》,规划提出,在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城市学校建校率达到90%,农村学校达到80%。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家庭教育是不是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
一段时间以来,“天价”学区房现象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家长对子女学校教育质量的关注。在不少家长眼中,教育首先是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
规划】
注重突出家庭道德教育内容。注重对家长和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俭节约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傅国亮:家庭教育应该扭转“家庭教育学校化”误区,把关注点放在培养孩子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上。家庭教育第一位的任务应当是教子做人,立德树人。
养育孩子是不是交给老人就够了?
11月9日,民政部宣布,经过精准摸排发现,目前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其中有36万人处于无人监护状态。由于接触时间太少,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已经不知该如何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和关怀。有公益团体甚至印制了《如何给远方的孩子打电话》手册,指导父母打电话的时机、电话里可以聊的内容等。
【规划】
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要注重建立家庭指导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或台账,及时掌握儿童家庭监护情况、成长发展状况等,重点摸排所辖社区留守、流动、贫困、重病、重残等特殊困境儿童家庭情况,逐步建立登记报告制度,并依托驻区(村)专业社会工作者、“五老”队伍、儿童福利督导员等,为他们开展常态化的、专业化的家庭支持服务以及所需的转介服务。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关颖: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双亲的陪伴和教育至关重要、不可替代。从小与父母分离或者接触太少,孩子会产生被抛弃感、不安全感,这样的情绪可能会伴随其一生。
早期家庭教育是不是就是提早学知识?
还没进幼儿园就开始“比拼”背唐诗,学前班的孩子已经能用英语和老师对话……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患上“养育焦虑”。为了在遥远的人生大考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孩子们最好在幼儿园把小学课程学完,小学把初中课程学完;别人家孩子会的我家孩子要会,别人家孩子不会的我家孩子也要会……本该身心智力得到均衡发展的童年,就这样消耗在机械的知识灌输中,失去了早期教育本来的意义。
【规划】
加强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作用,开展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鼓励妇幼保健机构、幼儿园面向社区和家庭开展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服务与指导,探索建立儿童早期发展社区家庭支持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耘:早期家庭教育的“异化”,迫切需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规划提出对家长提供指导服务,有助于家长全面科学认识早期家庭教育,提升养育能力,帮助儿童实现体能、智能、心理能力的综合发展。
教育孩子是不是仅仅是家事?
在一些人眼中,生儿育女之后就自然拥有了做父母的资格,对子女的教育则是代代相承,无师自通,因为“我的父母就这么对我”。同时,有人认为,父母怎么教育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家事,外人无权过问干涉。
【规划】
帮助家长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时时处处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
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围绕家庭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家庭教育政策措施,有效解决家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发展。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傅国亮:规划立足于为家庭提供系统专业科学的指导和全面充分多元的保障,体现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一项施惠于民的公共服务事业。指导家庭教育、管理家庭教育工作,成为国家教育政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将推动我国家庭教育工作加快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