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市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8家,其中与国家级科研院所、211高校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16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实施创新驱动 激活经济一江春水
2017-03-17 08:25:22
3月13日,河南仕佳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生产光分路器。本报记者 李国庆 摄
□本报记者 渠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抓好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就抓住了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建设创新型鹤壁,就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作用,依靠创新驱动,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提速。”3月14日,市科技局局长郭志鹏说,目前,我市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8家,其中与国家级科研院所、211高校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16家,与17家省级以上学会开展了深度合作,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建成78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8家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孵化了工业用大型锂离子电池、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等一批科技类项目
3月14日,走进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河南研究院,该研究院目标是将中科院半导体所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转移,为磷化铟基通信用激光器芯片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我们已经对现有厂房进行了改造,升级了高速测试平台并建设了有源器件封装平台,可同时满足10Gbps光收发器件和4×25Gbps器件的高速测试要求。”河南仕佳光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远大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在分布式反馈激光器芯片2英寸片子光栅制作、减薄、电镀等工艺上开展了技术转移,均可满足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要求。“光分路器及阵列波导光栅芯片设计及制备”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我市制造业领域的首个省一等奖,并被省科技厅推荐申报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公司的“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高性能无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窥一斑而见全豹,2016年以来,市科技局在多方征求专家和市直有关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出台了《鹤壁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我市科技工作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主要举措和关键保障,为全市科技工作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的遵循。
截至目前,我市与国家级科研院所、211高校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16家。其中,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河南研究院、国家镁工程中心鹤壁研发中心和曙光集团鹤壁云计算中心等3家已建成且作用发挥较好。南京林业大学河南聆海家具研究院和林木一体化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河南智慧农业研究院、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中心和河南精准医疗研究院、天津大学鹤壁技术转移中心等4家已建成正在试运行。同时,全市建成并运行众创空间达到8家,成功吸引了一批海外科研人员,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博士、硕士等高层次科技人才,孵化了工业用大型锂离子电池、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机器人、无针注射器等一批科技类创业项目。(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