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5天时间,4万多阅读量,微信公众号“中部战区”推送的维和版《成都》收获了623个赞。作为导演之一,正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鹤壁小伙儿靳艳峰说,导演这个MV是为了——
致敬祖国 也让家人安心


  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中,全副武装的靳艳峰还是被亲友认了出来。 (央视截图)


□本报记者 秦颖

“祖国飘雪的时候,巡逻在赤道尽头,战火纷飞中国蓝盔,把荣誉扛肩头……和我在维和的路上走一走,从此,生命的意义更坚定更厚重……”截至3月27日,5天时间,4万多阅读量,微信公众号“中部战区”推送的维和版《成都》收获了623个赞。这个中国第三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自制的“大片”,让很多人都为中国蓝盔竖起了大拇指。近日,记者获悉,该片的导演之一是咱鹤壁人——正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淇滨区钜桥镇小伙儿靳艳峰。

维和版《成都》有离愁有思念,更有坚定的信念

靳艳峰的老家在淇滨区钜桥镇。从浚县一中毕业后,通过考试他成了郑州大学的国防生,毕业后除了读研究生的一段时间,他一直在部队。2016年12月底,中国第三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执行维和任务,靳艳峰成为其中一员,并任一个连的指导员。

“这里比北京时间晚差不多5个小时。算起来,离开祖国来到南苏丹刚好3个月。”北京时间3月25日17时,记者和正在非洲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军官靳艳峰通过网络取得了联系,当时他正在和战友们准备午饭。说起维和版《成都》,靳艳峰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导演这个MV一方面是致敬祖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调剂战友们的生活,让家人安心。于是,他就委托自己研究生的同学、战友张伟改编了歌词。

“制作MV对我来说没啥难度,关键是其他人都不会。”靳艳峰笑着说,他边拍摄学习边指导其他战友,“画面都是我们日常的工作场景。”

拍摄画面、录制视频、录音频、打字幕……靳艳峰笑言,这一系列的工作让好几个战友都“出师”了。“我敢说,现在我们连会制作MV的最少有5个人。”靳艳峰说,“日常的执勤任务很重,拍摄MV调剂了我们的生活,也让他们掌握了一种技能。”

“和平使命多磨砺,看我们手挽手,让平等友善的信念,超越肤色界限……”伴随着流畅动听的吉他声,男女两名维和战士轻轻唱起来,有离愁有思念,更有坚定的信念。

“最开始,视频在一次营里的联欢会上放了一下,大家都很喜欢,在国内推的时候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让靳艳峰没想到的是,这个视频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中国蓝盔,用生命守护世界和平。”“中国维和步兵营真实题材,世界并不和平,我们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为你们点赞,等你们安全回家”……微信页面上留言的有战友,有家人,更有关心维和士兵的普通群众。

全副武装露脸央视,

还是被眼尖的亲友认出来

2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了一则新闻。当时,中国第三批维和步兵营根据联合国驻南苏丹特别代表团的安排,武装护卫联合国调查小组前往南苏丹南部边境的耶伊地区,执行长途巡逻的维和任务。

那次长巡中国营的主要任务是为联合调查小组提供武装护卫。行程约600公里,是联南苏团单次武装护卫距离最长的一次,是中国维和步兵营接触当地人员最为复杂的一次,也是第一次有联合国的军事力量深入南苏丹南部边境地区。

沿途武装分子活动频繁,设有多个政府军的检查站,危险系数高,再加上崎岖的道路和高温天气,对官兵和车辆来说,这都是严峻的考验。靳艳峰回忆:“有几次我们的子弹是上了膛的,警戒级别是最高的,气氛很紧张,因为会发生什么大家都不敢说。”当地医疗条件有限,长巡分队的医疗人员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前往附近村庄义诊,并送去了紧缺的药品和淡水。

这段近3分钟的视频里,靳艳峰出现在1分27秒处。“当时全副武装,还是有战友和同学认出来了。”靳艳峰说,能认出来的都是熟人,“执行任务都要穿上护具,很重,但是为了安全必须这样。”

最难忘的是同武装分子

真枪实弹对峙

采访中,靳艳峰一再感叹祖国的强大与和平稳定。“这几天营地周边还能听到枪声。”靳艳峰说,南苏丹经济落后,各种基础建设和国内没法比,“营地越往南,局势越紧张,和其他国家的交界处人就越少。但是可以看出,那些城镇曾经很繁华。”作为一名来自和平国度的军人,在南苏丹的3个月里,靳艳峰最难忘的是同武装分子真枪实弹对峙。

有一次,靳艳峰带队保护联合国人员到耶伊郊区调查。在离开耶伊的检查站时,联合国人员被当地武装分子阻拦。“虽然没有拦我们,但是作为护卫力量,要保护联合国人员的安全。如果他们被包围出了安全问题,就是我们工作没做好。”靳艳峰解释,那次与当地武装分子的车载重火器枪口相向,做好了随时开火准备。后来,联合国人员与当地武装分子经过沟通消除了误会,事情没有恶化。

让靳艳峰感触比较深的还有一次,是去南苏丹南部小镇卡亚的途中,他们多次与当地武装交流。“尤其是在摩荣博,我们护卫的联合国人员要进村调查,与几十名当地武装人员(分不清是政府军还是反政府军)交流。他们手持AK-47、火箭筒、手雷等,情况一度很危险。”靳艳峰介绍,当时他带了一个班的兵力下车护卫,严密防范武装分子做出意外举动,“可能是我们严密有序的行动威慑了他们,没有发生意外。”

为南苏丹的孩子们制作

上课用的桌椅板凳

炎热的天气,繁重的执勤,哨位温度常常达50摄氏度。即便如此,全营士气高昂。“大家还帮助了营地周边一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靳艳峰说,他们帮助的学校并不是正规学校,是当地一些爱心人士租房子给孩子们上课。

“南苏丹的教育很落后,印象里周边小学只有一所,学生最多的时候有80多个。”靳艳峰说,有感于学校条件太差,没有桌椅板凳,他和战友们就地取材,为孩子们制作了一批桌椅板凳,“部队里什么人才都有,关键是我们要能想到。”

靳艳峰说,下一步,他们还会尝试教学校里的孩子们中文。他笑着说:“现在那些孩子见面已经能讲‘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