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煤炭采选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9.8%下降到2016年的6.7%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
2017-04-17 00:08:52
□本报记者 李霄楠
“鹤壁蒸蒸日上,乌金滚滚汪洋。”这是我国现代诗人、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在鹤壁建市初期创作的反映当时鹤壁经济社会发展的诗句。被誉为“乌金”的煤炭,在我市已探明储量17.4亿吨,煤炭采选业曾是鹤壁的第一主导产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我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07年,我市食品产业超过煤炭采选业跃居第一;2010年,煤炭采选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8%,2016年已经下降到6.7%。与此同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1.6%,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得到彻底改变。
依煤图变,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
迅猛发展
鹤壁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城市随着矿区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煤炭已经深深融入鹤壁人民的心灵深处,成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那时候,一提起鹤壁,大家就知道有个鹤煤,矿上有自己的居民小区、医院、学校、幼儿园和电视台,衣食住行差不多都能跟矿上沾点儿边儿。”鹤煤集团退休职工李先生回忆起一煤独大的日子,感慨地说。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方式变得难以为继。“传统煤炭采选业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压力,采煤沉陷区让城市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市发改委副主任黄勇说。
城市转型关键靠产业转型,如果没有接续替代产业,城市转型就无从谈起。4月12日,在位于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150万吨/年煤焦油综合利用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做地面附着物清理等进场前的准备工作。“目前,北京来的专家正在结合前期地质勘探的情况对主装置安放位置进行调整,预计5月份就能大规模进场施工。”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工作人员马艳伟介绍,这个总投资72亿元的项目不仅拥有国际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超级悬浮床技术,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同类项目,将在前期15.8万吨/年装置的基础上,利用煤焦油、煤沥青等废料,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石脑油、清洁燃料油、液化气等产品,具有投资少、排碳少、耗水少、能耗低、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非常适宜在富煤缺水地区推广应用。
除了煤焦油综合利用项目,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项目、年产5万吨聚四氢呋喃项目等,将煤炭转化为附加值高的化工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我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持。同力发电、丰鹤发电、鹤淇电厂、鹤煤综合利用热电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39万千瓦,我市成为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
立足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我市把着力点放到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更加注重处理好发展与转型的关系,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压缩煤炭采选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比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改变。
多点发力,食品产业代替煤炭采选业成全市第一主导产业
压缩煤炭采选业并不意味着压缩发展,在转型发展征程中,我市多点发力,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