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全国各地150多名专家、校长、教师到浚县科达中学学习交流考察应用成果分享成功经验
2017-04-28 09:08:21
□鹤壁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志嵩 文/图
4月25日,由陶行知教育基金会主办的“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成果展示暨交流会在浚县科达中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校长、教师、企业代表等150余人齐聚一堂,交流经验,并深入科达中学课堂,体验ESWI智慧教学云系统在实践应用中的强大功能和独特魅力。
■开幕
科达中学教育信息化成果显著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关心平民教育,注重教育的实用性。”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执行会长崔祖瑛在交流会致辞时说。陶行知教育基金会致力于弘扬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推动和鼓励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宣传、研究和实践,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崔祖瑛说,目前我国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矛盾等等。崔祖瑛认为,教育信息化无疑在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中有强大的优势。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涌现出一批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创新的应用典型,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16年年底,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批60个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典型,浚县科达中学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民办中学。
“选择在科达中学举办此次交流会,一方面是因为科达中学关心教育平等,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深刻践行着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科达中学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应用无疑走在全国前列。”崔祖瑛说,这是一个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常态化应用,广泛交流各地区、各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经验会。
■报告
智慧课堂的应用前景引发共鸣
交流会上专家云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报告让与会校长和老师大呼过瘾,现场掌声不断。
“前一段时间我在上海郊区一所学校发现,他们的教育信息化课堂竟然用了12个平台,这么多的平台并不利于数据整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以“智慧教育新发展”为题,详细阐述了智慧教育的概念、智慧教育环境建设的研究、构建生态化的智慧课堂以及智慧教育带来的新挑战,最后指出这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必经之路。
祝智庭主导的《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是国家级课题,课题指导的智慧教育实验校遍布大半个中国。他认为这么多所实验校中,科达中学的信息化建设和变革是平静而彻底的。“科达中学的ESWI智慧教学云系统功能强大,成效显著,完全不需要其他平台共同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顺则在随后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自己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应用方面的观察和研究成果。
“信息化时代,还有学校要求教师手写教案,这是在信息时代刀耕火种。”紧接着,教育部信息化课堂标准制定组专家马九克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指出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需要转变观念。
这些专家教师的精彩演讲让不少现场的教师感觉受益匪浅。“这些专家的观念很好,科达中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很实用,让我对信息化课堂又有了新的认识。”来自深圳的李女士说,这次交流会让她感觉刷新了观念。
6场报告演讲中,科达中学的案例无疑是大家关心的重点。“科达中学所用的信息化平台历经三次更新,网络也经历了三次提升,目前达到了万兆级别。”浚县科达中学校长陈红军详细介绍了科达中学的智慧教育发展之路以及具体的做法。
2016年,科达智慧教学学校联盟创建,截至目前已有十余所学校的数万名师生成为联盟成员,有效推动了全国校园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郑州北大培文学校就是联盟学校之一,当天,副校长李江帆以《迈向信息化教学的高峰》为题,介绍了该校应用ESWI智慧教学云系统的经验和收获。
最后,ESWI合作中心主任童华炎则针对ESWI智慧教学云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该平台运用数据实时采集和分析技术、互动助学技术、海量资源均衡管理技术、学习资源个性化推送和答题卡等应用技术,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观摩
科达中学课堂信息化程度高
“原来课堂真的可以这样!”会议间隙,与会者参观了科达中学的智慧课堂,来自郑州的一位教师站在七年级4班的教室门口禁不住感叹。
教室里,同学们分组而坐,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大家一路走来发现每个班级的课堂都不一样。“有的班级在自主学习,有的班级在分组讨论,气氛十分热烈。”教师们普遍反映,这样的课堂和传统的课堂完全不一样,两节课观摩下来,科达中学高效的课堂模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介绍,近年来,浚县科达中学在北京东方科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依托ESWI智慧教学云系统,创设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化学习环境。
与此同时,学校特邀国内外教育专家深入课堂调研指导,在全校教师反复打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最终构建了以“六学”教学策略为基础的具有科达特色的“六一三一”智慧教学模式,并开设了学法交流课、讨论课、展示课等多种课程类型,颠覆了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法。
学生在“六学策略”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借助个性化学习终端精准推送,最终实现深度自主学习。
浚县科达中学校长陈红军告诉记者,信息化平台让日常教学更精准、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学生的课业情况、出勤率、课堂研讨、小测验成绩都可以通过云系统记录下来,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哪些问题出错率高,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检测分析。ESWI智慧教学云系统会把分析得出的数据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方便教师对每名学生制定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授课内容。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目前,浚县科达中学4300多名学生,每人都拥有一部平板电脑借助ESWI智慧教学云系统完成日常学习。几年来,先后有来自全国各地300余所学校的2000余名校长、教师到学校参观交流。
■声音
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
科达模式值得借鉴
交流会现场,不少专家和教师对科达中学的做法给予了肯定。“教育信息化已纳入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鹤壁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徐静斌说,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科达中学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非常不容易,能入选全国60所示范校,也是全市的骄傲,“目前,我们在全市遴选了9所学校应用ESWI智慧教学云系统,涵盖两县三区,积极探索个性化学习方式,相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实验会取得一定的成效。”
“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教育改革,是当前我们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我参加过相当多的课堂改革现场会,但大多数是一些表演性质的。他们往往会集全校的力量打造一节示范课,让一位教师‘表演’,或者让某个班级单打独斗。”马九克告诉记者,不少学校的所谓改革都是不合格的,但是科达中学不一样,“首先是全方位、常规化教学,4300多名学生全部配备平板电脑进行教学,所用平台经过专家设计,汲取了其他平台的优点,根据老师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设计。此外,教学模式也从实际出发进行了探索,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据我所知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首创。”
“科达中学学生自学、互学的程度很高,对技术课堂的应用以学生为主,比较前瞻,实践有效,我每一次过来观摩都很有感触。”李玉顺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达中学模式更可贵的地方在于,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深度合作,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记者注意到,科达中学的模式也同样引起了相关企业负责人的兴趣。“感觉很好,整体布局合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强。”来自广西南宁的舒有权从事电子科技工作,他表示,两节课观摩下来印象深刻,“我也随机问了一些同学,他们使用平板电脑的频率很高,都表示学习成绩因此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