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线电管理提供基础性法制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专家系列解读之一
2017-05-02 00:41:45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已于2016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结合目前社会各界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近日,工信部副部长刘利华对新《条例》进行了解读。本报即日起,对解读内容进行选登。
问:修订后的《条例》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决策部署,围绕无线电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进行了全面修订,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为加强无线电管理提供了基础性法制保障。从完善无线电管理体制、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维护空中电波秩序出发,围绕无线电频率、台站、设备和安全等核心问题,《条例》修订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这将为促进无线电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是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频谱资源供给环境。随着无线电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频谱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条例》修订过程中抓住频率管理这一核心,建立了商用频率的招标拍卖、卫星无线电频率管理以及频率收回等相关制度,为频谱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三是为简政放权、创新无线电管理注入了新动能。《条例》修订过程中,理清思路、尊重现实,取消、下放、调整了相关审批事项,完善许可流程,利企便民;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填补了无线电管理法律制度空白。(鹤壁无线电管理局供稿 王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