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与时俱进加强管理努力实现教育教学新跨越———记浚县实验初级中学

□鹤壁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任敬

浚县实验初级中学创建于1978年(原名浚县城镇初级中学,1981年更名为浚县第二高级中学,1991年5月更名为浚县实验初级中学),位于浚县浚州街道办事处北关街92号。该校建筑总面积2.1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0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5人,中学一级教师129人,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模范班主任1人,河南省特级教师1人,河南省教育专家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县级骨干教师35人,荣获省市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共计219人。

  该校有教学班48个,在校学生2765人。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独立,区域分明。

狠抓思想政治工作

实施“塑”名师工程

立德树人,凝心聚力。校领导班子成员不断强化“走在前,做表率”的带头意识。

  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观看中央电视台《榜样》专题节目,让党员从坚守信念的罗官章、乐于奉献的支月英等优秀共产党员身上了解了共产党员的本色和“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二是让廉洁教育走进校园。班子成员带头承诺廉洁从教,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实行校务公开,重大事务向全校师生公示。

  三是实施“塑”名师工程。该校制订了名师培养策略:第一步,通过技能比武选好苗,形成学科到学校到教体局三级递进平台;第二步,“施肥充电”育好苗,通过搭台子、外出学习培训、校内巡回交流等形式培育名师成长。2015年,该校教师张冬君荣获河南省特级教师称号,教师张冬君、刘知江分别荣获鹤壁市名师称号;2016年,教师贾玉清、康静、戴文秀、薛增喜、李向平荣获鹤壁市名师称号;2017年,教师戴文秀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师刘明玲、贾玉清被评为鹤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以“生命课堂”为抓手

完善素质教育机制

浚县实验初级中学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线,加大常规教学管理的力度,做到布置、检查、督导、评估四到位,严格落实作业批改、自习辅导常规管理制度,坚持指导、检查、评比、通报管理流程,使之常态化、规范化、特色化。坚持学业评估制度,坚持班级、科目学业竞争制度,发挥测评考核功能,注重学业评估后的研究分析工作,扩大考核测评效果,并与激励措施、评模晋职相统一。

  该校以“生命课堂”为主抓手,深入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将“草根型”校本教研活动引向深入,结合自身实际、学科特点,构建适合自己的高效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该校以教研促教学。教研组每周一组织教研活动,从理念到模式、从学法到教法,及时沟通,相互切磋,查漏补缺。该校沿着培训、交流、整改、评比的流程,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改革,实现以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2016年,在鹤壁市田径运动会三级跳比赛中,该校学生刘晨昊、董金毅分别获冠亚军;学生刘亚欣、杜佳怡在2016年浚县中学作文比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侯艺楓、陈芊等9名同学荣获二等奖;在浚县教体局组织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比赛中,学生李芸秀、李晨莹获初中组特等奖;学生王淑淇、郭俊瑶获初中组一等奖;学生孔琳、郭华、李雯昭、王可怡获初中组二等奖。

开启特色发展之路

形成自主发展品牌

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关键在于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

  目前,该校已组建了舞蹈社团、绘画社团、书法社团、电子琴社团、足球社团、篮球社团、乒乓球社团、小记者社团等近10个社团,每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参加,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各种班级兴趣小组如成语接龙兴趣小组、黑板报设计小组及各学科兴趣小组等,也在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形成了班级特色文化活动系列。

  浚县实验初级中学还特别重视强化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教育+互联网”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充实了学生的大脑,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互联网的海洋中,可自由自在地去获取他想要的东西。现在该校拥有百兆校园网,所有班级实现“班班通”多媒体教学。

靠着全校师生的不断努力,近年来,浚县实验初级中学先后荣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市“文明单位”、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五一巾帼标兵岗”、“示范家长学校”、市第十届运动会暨全民健身大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浚县“教育教学综合评估先进单位”、浚县第二届教职工篮球赛第一名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