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须因地制宜
2017-07-04 00:34:06
□张心致
淇县黄洞乡温坡村因其独特的土壤、环境,培育出的花椒色泽鲜亮、香味浓郁、品质很高,通过大力扩大种植面积,当地贫困群众走上了稳定脱贫路。淇滨区上峪乡桑园村依托淇河及周边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乡风民情,发展乡村旅游,让很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产业扶贫也面临着千差万别的情况。温坡村和桑园村的扶贫产业之所以发展得红红火火、充满希望,就是因为两个村因地制宜,让贫困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达到“增收可持续”的目的。
然而,笔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个别贫困村在产业扶贫上还是“一团乱麻”,不思深挖自己的优势,而是一见其他村搞什么产业成功了,就机械模仿,一哄而上,造成极大的浪费,挫伤了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也存在脱贫之后又返贫的隐患。(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