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韩海江:与死神交锋救回16条命


  7月4日午饭后,韩海江在家中阅读溺水急救图书。 
本报记者 王峥 摄


□本报记者 王峥

 实习生 侯闻婧

水中遇险,人的生命就显得很脆弱,一瞬间、一口气、几分钟,一条鲜活的生命可能就会消逝。

他是名游泳爱好者,游泳对他而言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他是位见义勇为者,30多年来先后从死神手中夺回16条生命。

他叫韩海江,我市冬泳爱好者协会会员,先后获得“中国好人”、鹤壁市道德模范等8项荣誉,被人们尊称为“淇河保护神”。

第一次救人:

穿着裤子皮鞋入水

  1979年的一天下午,韩海江在杨邑水库游泳后,穿好衣服坐在岸边休息。

韩海江留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抱着游泳圈在几十米外玩耍,她母亲没下水,而是站在岸边看着。不一会儿,韩海江就发现水面上只有游泳圈在浮浮沉沉,孩子不见了,而孩子的母亲还在岸上,似乎还没反应过来。

韩海江不敢耽误,连长裤皮鞋都没顾上脱就跳入水中,他扎了几个猛子才把孩子救上来。 

孩子得救了,韩海江却有些后怕,因为穿着衣裤,在水情复杂的水中,他感到身子一直下坠。还好自己水性不错、体力好,加之溺水者年幼身轻,他才顺利上岸。

一次次与死神交锋:从未动摇救人信念

  第一次的危险经历,并未打消韩海江继续救人的念头。

韩海江心中想的是:“救人不能光凭胆量,还要有方法。每年有这么多人到河里游泳,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应对呢?”为了提高救生技能,他跑到新华书店,购买了好几本关于游泳技能和防溺水的读物。

救生技能的提升,并不能保证每次救援都那么顺利。每救起一条生命,就是一次战胜死神的过程,其中的凶险可想而知——

一次在淇滨区上峪乡清水湾救援一对溺水的夫妇,韩海江体力消耗过大勉强上岸,在家卧床休息了一个月。

2009年,韩海江在金沙滩附近施救两名溺水男子时,二人溅起的水花进入韩海江的肺部,随后他住院一个多月,落下了支气管扩张哮喘的病根。

许多次,韩海江发现有人溺水,不管对方离自己有多远,都以最快的速度游过去,因为体力消耗和水情不明,让自己也处在了危险之中。

“如果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您还会选择救人吗?”面对记者的问题,韩海江回答:“如果见死不救,我在良心上过不去。”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虽然一次次与死神交锋,但他从未放弃救人的信念。

宣传溺水急救知识:多些努力少些危险

  因为金沙滩那次生死相救,溺水者张雨春主动找到媒体,请媒体报道韩海江的见义勇为之举,韩海江30多年的感人事迹才进入大众视野。

今年5月,60岁的韩海江退休了。退休后,他没有闲着。韩海江说:“平时我没事就看看网络上的新知识,复习一下书本上的内容,也想掌握更多溺水急救知识。”

为了避免更多溺水事故的发生,韩海江积极地参与到了溺水急救知识宣传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他先后受邀为多家单位作见义勇为事迹报告,还主动牵线市冬泳协会和鹤煤总医院,为市民宣传讲解溺水急救知识,并制作成微信图文链接进行转载。

“多做一些努力,就少一些危险。”韩海江表示,近期他会联系几所学校,开展学生暑期安全知识讲座,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