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谣言你转发过没?“紫菜是塑料袋做的”“虾头里面有两条白线,其实是白色寄生虫”……“2017上半年微信朋友圈十大谣言”发布
2017-07-05 08:45:01
“肉松面包上的肉松是棉花做的”“‘刘明炜’同学的高考准考证了”“虾头里面有两条白线,其实是白色寄生虫”“表情包是日本人发明,使用要付款”“某地出现四个假和尚入室偷肾”“大米是塑料做的”“紫菜是塑料袋做的”“失踪15年的牟翠翠被“采生折割”强迫乞讨”“关于‘雄安新区’的各种误解和谣传”“小孩儿溺水只要不超一小时,用‘倒背法’可以救活”。日前,微信盘点了“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谣言”,以上内容均被证伪。与此同时,北京相关部门也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了6月科学流言榜,“霍金警告人类不要登月,‘月球背面有外星人’”、“注胶杨梅”等纷纷上榜。
除了朋友圈谣言和科学类谣言,近日,农业部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十大谣言进行了曝光。一度在网络流传的“西瓜打针”“速生鸡”“避孕药养殖黄鳝”“大闸蟹注水”等同样被辟谣。
截至7月3日,记者在网上输入网络谣言”四个字,立即得到388万个相关结果。其中,一些案例近期被有关部门辟谣通报或公开处罚。而记者输入“十大网络谣言”后发现,最近3年,都有媒体或机构盘点当年的十大谣言。
在新华社发布的2014年度十大谣言中,前三位分别是“白皮鸡蛋更有营养”“木耳、猪血能‘清肺’”“自来水中的氯可致癌”;微信发布的2015年度十大谣言中,“微信朋友圈降权”“打隐翅虫会致命”倒着输入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是前三位;而从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十大谣言看,“难忍男友家贫困,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公交车、银行营业点、顺丰快递门店等成失联儿童守护点”“涉雨情汛情网络谣言”排名前三。
据此前报道,今年4月,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发布了《谣言易感人群分析报告》及网络辟谣TOP10。报告显示,女性、老人和未成年人、农村地区人群、低学历者,成为四类谣言易感人群。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刘鹏飞表示,谣言产生的原因非常多。大多数时候,是因为信息传播者和受众自身没有辨别能力,缺乏科学素养和媒体素养,缺少求证的能力或习惯。同时,某种危急情况发生后,面对不确定性,大家表达了一种未被证实的推测,经过多轮传播,推测就成了貌似真实的说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有了更多渠道,可一旦当权威信息不足,大家就容易出现判断失准,产生谣言。
刘鹏飞说,关于谣言的产生,有一个公式——“谣言滋生频率=事件重要性×信息供给的模糊性”。谣言有市场,关键的两点原因在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围绕信息的不确定性和社会变动都要比以往更快。现代社会城乡发展剧烈变动,相应地会产生更多信息,其中就伴生着大量不确定的信息。
当然,谣言层出不穷,其中一些也是社会心态和社会价值观的正常反应。比如涉及道德类的谣言,本身是对“假恶丑”现象的一种批评情绪。这种谣言的出现,说明网民更倾向于表达一种情绪和态度。很多谣言其实都是由非权威媒体(比如网络论坛、社交平台、自媒体)发布,可能缺乏调查核实,背后甚至有利益动机,对于一些明显让人感觉是非公益性的信息,可能牵涉财产或人身安全的信息,就更要提高警惕,求助于专业人士或机构。(综合央视网、《北京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