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请客吃饭要写请帖请客地点不一样,请帖的格式也不一样
2017-07-05 00:20:37
宋朝的酒店
宋朝没手机,请人吃饭会麻烦一些。如果双方住得近,喊一嗓子就能听见,那还好办。假如离得远,隔着几十里路,那只能骑着快马上门去请,或者写一个请帖让仆人送过去。
在家请客时写请帖一定要糊封皮、粘红纸
宋朝士大夫请客,但凡稍微正式一些的饭局,一定要写请帖,哪怕被请的客人就住在对门,也要规规矩矩地把请帖送过去,不然会显得不够隆重,有敷衍人家的嫌疑。
饭局可以在家举行,也可以在饭店举行,请客的地点不一样,请帖的格式也不一样。如果在家请客,请帖的外面一定要有封皮,这封皮一般是白色的,半尺来宽,一尺来长,将其糊成信封的形状,然后在封皮正中竖着贴一张红纸条,纸条上要写被请之人的姓名及官衔儿;信封里的请帖是一张小一些的白纸,内容可长可短,但必须写明请客的原因、时间、地点以及欢迎到场的客气话,落款则是自己的姓名和官衔儿。
在饭店请客时,酒店会提供标准请帖
北宋开封各大酒楼为了给顾客提供方便,柜台上一般都放着一大摞雕版印刷的标准请帖,大小和格式都差不多,就跟现代商家自备的格式合同一样,拿来填一填就可以了,比自己在家请客时简单得多,既不用糊封皮,也不用粘红纸,更不用费心拟定文绉绉的客气话。
这种请帖是一张大纸,跟南宋中期面值千文的钞票一样大,而且又厚又硬,拿着沉甸甸的。纸上分成两个竖栏,右栏最上面印着酒楼的名称和地址,最下面印着“假馆不恭”4个大字(意思是在饭店请客有些不恭敬,希望被邀请的客人多多包涵),中间留出一段空白,由顾客填写请客的具体时间。中栏是打好的3排格子,最上面一排格子让顾客填写被邀请之人的姓名,中间一排格子让顾客填写被邀请之人的地址,最下面一排格子则由受邀人填写。比方说受邀人接到请帖,就在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下面所对应的那个格子里填一个“知”字,表示自己愿意参加,或者也可以填上“敬陪末座”,表示自己不但愿意参加,而且会非常文雅非常谦虚地参加。如果受邀人不想参加这个饭局,那就在格子里填一个“谢”字,或者填上“敬谢不敏”,意思是有事儿来不了,谢谢您的好意。
如果您穿越到宋朝,准备在北宋开封一家酒楼里隆重招待几位最要好的朋友,您需要先去柜台上拿几份请帖(都是免费的,这一点请您放心),一一填上请客的时间和朋友的姓名及地址,然后再请跑堂的分送出去(送请帖也是免费的)。您的朋友接到请帖,一眼就能看出您都请了哪些人,他如果接受邀请,就填上“知”字,再交给跑堂的带回酒楼,汇总之后交还给您。
宋朝大酒楼跑堂的一般都有两套班子,一套班子叫“茶饭量酒博士”,类似于现在的服务员;另一套班子叫“白席人”,负责替顾客跑腿送请帖。小一些的酒楼经费不足,不养白席人,不过店门口总有一帮社会上的闲汉等着赚顾客的钱,您可以把请帖交给他们去送,完了给人家一笔小费就行了。
(摘自《京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