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出彩中原”系列述评之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2017-09-08 01:44:33
□河南日报记者 周岩森 张海涛
李运海 归欣
亿万国人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情真意切的时刻——
2016年12月31日19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7年新年贺词。在贺词中他动情地说: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中原儿女心中珍藏着这样一个永不褪色的春天——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风尘仆仆,在兰考大地走村入户,察实情、问疾苦、听民声,殷殷叮嘱:“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同年5月,总书记在听取河南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着力做好‘三山一滩’扶贫开发工作,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出彩。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中原更鼎力。
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极其重要、极其严肃的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重要标准,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广袤中原,春雷激荡。大河上下,风云际会。
一场荡气回肠、撼天动地的攻坚大战,在中原大地铺展开来。
“兰考之问”直击灵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为了兰考群众的幸福生活,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朽的精神力量奔腾激荡、永不衰减,鼓舞人们艰苦奋斗、开拓未来。
在成功治理“三害”的基础上,兰考的面貌不断改变。20世纪80年代,兰考解决了吃粮的问题;90年代,兰考开始解决钱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兰考经济发展仍相对滞后,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到2013年,兰考还有115个贫困村,7.7万贫困人口。
2014年3月17日晚,结束一天紧张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回到住地焦裕禄干部学院,又连夜同兰考县部分乡村干部学员进行座谈。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发问:“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
2014年5月9日,总书记再赴兰考,参加并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与会者在动真碰硬、直言不讳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深刻反省:“为什么兰考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50年后还有不少贫困人口?兰考的贫困帽子到底还要戴多久?”
“兰考之问”,引人深思、发人警醒,堪称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它撞击着无数炽热的心灵,拷问着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使命担当。
兰考在思索,精神高地如何走出发展洼地?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