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政论专题片《让改革落地生根》第九集解说词摘登


扫码看详细内容


  9月19日,九集大型政论专题片《让改革落地生根》播出第九集。该集解说词摘登如下: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参加并指导了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11名县委常委联系自己的工作生活,自我批评敢于亮丑、互相批评不留情面,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一一暴露在阳光下。

以兰考为标杆,河南省委制定了《坚持兰考标准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十项要求》。民主生活会,从此有了更加严肃的制度规范。

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河南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绘制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划图和施工图:201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意见》;2014年,省委出台《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2015年,《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若干意见》及《责任分工方案》出台;2016年,省委出台决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深化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决定》);2017年,《中共河南省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出台。9月11日,省委常委会会议原则通过《中共河南省委<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办法》。

好干部的“标准像”怎么画?习近平总书记用20字给出答案:“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对照这幅“标准像”,河南大胆改革,用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监督机制。

在这中间,就有来自河南的郑灏东、唐彦民、王新军、吉建军、吴刚。在他们的带领下,郑州金水区和许昌魏都区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兰考、睢县、淮滨三个国家级贫困县面貌大变。一年之后,五名优秀县委书记全部履新,获得提拔。他们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了“看得见的标尺”。

让能者上,还要让庸者下。省委书记谢伏瞻掷地有声地提出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卸“包袱”;同时要在“下”的问题上细化衡量标准,将目前干部“要么踏步、要么进步”的单向晋升变为“干得好进步、干不好退步”的双向流动。2015年以来,全省被调整“下”的干部2052人,其中厅级37人,县处级497人。2017年8月6日,《河南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正式印发。

确保“两个责任”落地生根,离不开巡视这把利剑。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委巡视组利剑高悬,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过去5年,九届河南省委实现了对省本级巡视对象的全覆盖,通过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55名厅级干部、1445名县处级干部被查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融入党员干部日常管理。河南纪委的调查数据显示,三年来,被访者对当地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分别为79.4%、84.4%、87.7%)逐年上升,河南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得到群众高度认可。

55年前,焦裕禄亲手栽下的泡桐,如今已参天映日。与“焦桐”两两相照、遥相守望的是当地百姓口中的“习桐”。它们深深扎根于脚下的泥土之中,更厚植于亿万人民群众心田之内。

鲜红的旗帜竖起来,让党的旗帜在中原大地高高飘扬!赶考路上,河南539万名党员高举党的旗帜,坚定不移跟党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