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 日报01版
          

加快构建现代城乡新体系———四论开启新时代品质“三城”建设新征程□本报评论员

  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城乡新体系,在城乡融合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在科学推进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积极行动,努力实现市委九届四次全会这一目标要求。

城市框架不断拉大,道路纵横交错,都市功能区日渐成型,生活区人气旺盛……近年来,我市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一核双星多支点”城镇格局日益完善,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统筹发展更趋协调。城镇化已经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

然而,城镇化不是简单地修几条路、建几座高楼,而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当前,城乡关系、农业生产方式、劳动力就业方式、农村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科学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好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和宜居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不断提升城乡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构建起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承载力强的现代城乡新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城乡新体系,必须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我市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要高标准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持续优化“一核双星多支点”城镇格局,进一步增强辐射力,推动淇滨区城区与淇水湾商务休闲区联动建设都市功能区,提质发展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鹤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淇县县城向北拓展;不断提高承载能力,统筹好新老区发展,提升老城区建设管理水平和浚县古城保护开发与新城建设水平;全面夯实原动力,壮大镇区特色产业,完善镇区功能,带动周边人口集聚,创建一批特色小城镇。

加快构建现代城乡新体系,必须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速提质“四带一区”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以南太行古村落群和淇河沿岸美丽乡村示范带为重点的“一群一带”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培育一批山水风光型、生态田园型、休闲旅游型、文化创意型特色乡村。并积极探索资源开发、资产经营、招商引资、乡村旅游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效形式,提升村集体“造血”能力。

加快构建现代城乡新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标准建设整建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水平,也要进一步深化各项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民市民化以及补齐农村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短板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大局,为城乡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完善交通、信息、电力等网络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为构建现代城乡新体系打牢基础。

建立健全现代城乡新体系,推进新时代城乡社会和谐、稳定、健康、持续而有活力地发展,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实现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做全省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我市要在发展中大胆探索、率先引领,为城乡融合发展摸索路子、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