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 日报01版
          

不打到痛处不叫问责

□渠稳

 

今年是“大气十条”终考之年,距离年底还有20多天时间,我市能否交上满意答卷到了冲刺阶段、紧要关头。

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显现出积极效果,今年前11个月,环境治理的各项指标走在了全省前列。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面对严峻的形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实施最严细的管控、最严格的监督、最严肃的问责和最严厉的处罚,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为赢得“大考”,我市出台了鹤壁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冲刺30天工作方案》,这是关键时期采取的更严举措。然而,再好的工作方案也必须落实到位才能取得实效。一方面,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扛起攻坚冲刺的政治责任。另一方面,我市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对照工作方案,实施严肃精准问责,确保问责追责发挥实效。

当前我市的问责追责力度不可谓小、人数不可谓少,但仍一定程度存在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监管不到位、执法不到位、处罚不到位等现象。所以,必须提高问责追责的精准度,不能只是简单地处理基层一线人员,必须坚决处理负有领导责任的领导干部。

打不到痛处不叫问责。在当前这个关键节点,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冲刺30天的“四个最严”要求,实施最严肃的问责。

问责不在于处理了多少人,关键是板子要准,特别是对担当精神不足、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执行能力不够,懒政怠政,造成责任目标未完成的有关部门“一把手”要敢于下手,实行“零容忍”,严格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将板子打到痛处,真正使问责追责发挥作用。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场动真碰硬的持久战,必须用上“硬手段”,板子要打在痛处,让其知痛、知错、知改,这样的板子才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