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 日报04版
          

学生创编、演绎红色文艺作品,拓展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少先队教科研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市湘江小学走出一条特色德育路


  市湘江小学学生用红领巾拼成国旗图案,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资料图片,由市湘江小学提供)


  智育是育人之本,德育是育人之魂。市湘江小学从创办之初,便践行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德育摆在首位。该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坚持不懈地抓好养成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德育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二三十年后,现在的孩子们将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到那时,当年在湘江小学种下的这一颗种子已生根发芽,潜移默化影响他们向上向好,为社会多做贡献。”1月2日,市湘江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秦曙光介绍,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举止文明、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正在市湘江小学的校园里茁壮成长。

抓好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

  1月2日,寒风中,市湘江小学的操场上,全体同学认真而坚定。这是元旦过后的第一个升旗仪式,当天的主题是“扣好扣子,2018我们出发”。五星红旗下,市湘江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郑爱芬慷慨激昂的演讲打动了每一名学生。

  仪式结束后,郑爱芬把图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不一会儿,就有很多点赞和留言,“这样的活动真好!”“很庆幸我的孩子在湘江小学”“这样的德育课对孩子是多么重要”……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抓好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郑爱芬说。

  办公室里,一个个档案盒堆成了小山,里面装着郑爱芬要写的2017年度工作总结的所有材料。随手拿出一页,就是去年学校开展的活动。“我们学校像‘扣好扣子’这样的主题活动很多,大部分是由学校少先队大队推动引领的。”郑爱芬告诉记者。

爱祖国要先爱家乡”

  秦曙光认为,参加传统节日和大量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学校举行的很多活动和鹤壁的文化有关,毕竟爱祖国要先爱家乡。”

  多年来,市湘江小学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编制校本教材、制作黑板报和手抄报、播放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上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2017年春节期间,该校少先队大队组织学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次习俗大搜集、一件新春小制作、一次孝迎佳节大采访、一次孝迎佳节实践体验、一次我们的价值观——“敬廉崇洁、诚信守法”教育、参与一次公益服务献一次爱心。

  2017年2月,“赏花灯,猜灯谜,学民俗”“传承中华武术精神,弘扬家乡民族文化”等校园民俗文化艺术节活动和“淇河环保行”“动感夏令营——红色之旅、国防之旅、科学之旅、文化之旅”等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增加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和了解。

  2017年,各中队开展了“喜迎十九大,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学习十九大,做新时代好少年”“情暖童心,爱在重阳”等主题的少先队活动课。新世纪广场捡拾垃圾,看望靳月英、李应喜等优秀共产党员,走进社区、淇河、街道进行学雷锋活动……市湘江小学的孩子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雷锋精神,传播爱的正能量,为打造品质“三城”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生创编、演绎红色文艺作品 弘扬红色文化

  “学英雄做英雄,红色精神代代传”是市湘江小学少先队大队的一个品牌活动。为了让少先队队员们更深刻地了解那段血与火的红色历史,更深层次地解读舍生取义的民族英勇精神,该校少先队组织、引导队员们创编了系列红色文艺作品,学习红色历史,弘扬红色文化。

  由郑爱芬创编,该校学生演出的讲述中国少年先锋队发展历程的大型歌舞《金色历程》;展现新时代好少年的大型歌舞《少年中国梦》;表现潘冬子、王二小、刘胡兰、小萝卜头等小英雄的形象和气势恢宏的红军长征以及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大无畏革命精神的大型革命舞蹈诗《红》等作品,不仅弘扬了红色文化,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得到高度赞誉,也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学生们通过创编、演绎红色经典,唱响红色歌曲,对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的革命先辈和气壮山河的红色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解读,“红”这颗“种子”也深深扎根于每名队员的心田。

  该校的大型舞蹈诗《红》还在共青团鹤壁市委主办的建团95周年晚会和鹤壁市建市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上演出,荣获“观众最喜爱的节目奖”和“优秀组织奖”;该校录制的“童心向党”MV连续多年代表我市参加全省比赛,并在河南文明网展播,受到观众和领导的好评和高度赞扬。

做新时代好少年、特色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喜迎十九大,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主题活动在该校开展。学生们通过网络留言、儿童画、自制明信片、图片、微视频等方式向习近平总书记说心里话,表达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十九大,北京开,习爷爷,再当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十九大结束后,郑爱芬根据少先队队员的年龄特点,把“十九大”知识编成童谣,“十九大”内容和精神伴随着通俗易懂的童谣深深地记在队员们的内心深处。

  市湘江小学少先队大队还开展红领巾“动感中队”。其中,红领巾“小书虫”、红领巾“小健将”、红领巾“小百灵”、红领巾“小创客”、红领巾“小小志愿者”等活动,大大增强了少先队的活力和集体凝聚力,让队员们在活动中感悟、领会,快乐健康地成长。全国少工委办公室、未来网、河南省少先队与鹤壁少工委还对该校的“动感中队”活动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在2017年度全国优秀“动感中队”评比中,该校六(5)、五(4)等10个中队入选“全国优秀动感中队”先进集体(我市入选14个)。在“唱响少儿梦”2017原创少儿歌曲校园传唱公益活动中,该校表现突出,被授予“中国少儿艺术公益事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省少先队“三优”评比中,该校获得“河南省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

积极拓展学校、家庭、社区

“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我们非常重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毕竟家长和孩子可以互相学习,共建家风。”秦曙光说。

  市湘江小学始终把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该校成立家庭教育领导小组,组建班级、年级、校级各级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优势,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密切保持学校和家庭、社区的联系,促进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形成。

  “爱心护卫队”是学校红领巾家长志愿者工作站的名片。自成立以来,爱心家长已发展到600余名。他们每天4次护送孩子过马路,用榜样的力量为孩子们撑起一把“温情保护伞”,得到社会广泛好评。该校的“红领巾家长志愿者工作站”被评为“市优秀志愿者集体”,红领巾家长志愿者蔡志军、郑国庆、张文科获得“鹤壁好人”“市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2017年10月13日,该校率先成立中国少年先锋队鹤壁市湘江小学工作委员会,邀请道德模范、鹤壁好人、社会各界精英等加入,为少先队队员健康成长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幸福、快乐地成长。

德育教育有序开展

少先队教科研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少先队是共青团的预备队,共青团是共产党的后备军,在党、团、队中,最基础的就是少先队。”郑爱芬告诉记者,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湘江小学德育教育就是由一个个具有特色的少先队活动丰富着、推动着,相得益彰。

  现在,市湘江小学的少先队工作和德育教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该校风清气正,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涌现出芦嘉可心、陈嘉华、姬正宏、王婧煊、刘莹等一批诚实守信、孝亲敬老的好少年,该校的德育教育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和认可。

  该校少先队活动课“网络连着你我他”荣获市少先队活动课展评一等奖,并作为我市唯一入选的优质课,代表我市参加省少先队说课交流;由郑爱芬设计的“永远跟党走,做新时代好队员——十九大精神我知道”活动案例,2017年12月代表河南省参加了2017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大赛活动课案例展评,获得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由于该校少先队教科研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在省里也有较大影响,2017年4月,该校被全国首批少先队名师工作室——永远的红领巾皇甫鸿昌名师工作室授予“少先队教育科研实验学校”荣誉称号,并参与了少先队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

  该校少先队先后被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未来网、中国文明网、中国网、河南少先队、《河南青年报·成长周刊》、鹤壁文明网、《鹤壁日报》、《淇河晨报》、市广播电视台、鹤壁少工委微信公众平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得到领导、师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秦曙光表示,今后学校少先队大队将一如既往,认真贯彻落实少先队改革精神和十九大精神,开展好各项少先队活动,活动育人、活动树人,让红色的基因代代相传,让队员们在少先队这个先进、光荣的组织里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