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3437户、1.07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人数为省定目标任务的101%
2018-01-26 09:59:33
本报讯 (记者 张心致 实习生 申畅)2017年,我市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市24个贫困村实现摘帽,3437户、1.07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人数为省定目标任务的101%,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1.82%。这是1月25日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的。
去年,我市坚持把“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以脱贫实效作为检验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标尺,狠抓动态管理、产业帮扶、政策落实、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认同感。
为突出产业扶贫,我市结合实际,以“西部山区抓旅游扶贫、平原地区建卫星工厂”的总体思路,积极规划谋划产业扶贫,做到“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形成了六大产业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格局。2017年全市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亿元,安排财政专项扶贫项目156个。同时,充分发挥资金的撬动作用,拉动社会投资近20亿元用于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共建成产业扶贫基地127个,吸纳5187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辐射带动2万余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其中,全市建成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基地19个,26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带动7076名贫困群众和30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走出了一条具有鹤壁特色的旅游产业扶贫路径。
另外,在金融扶贫方面,我市以创新组织推进机制、信用评价机制、扶贫服务机制、金融品牌机制、产业支撑机制、风险防控机制等为突破口,大力加强金融精准扶贫。全市扶贫贷款金额达9.15亿元,带动和服务贫困人口9000多户,贫困人口覆盖率超过50%。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6527笔、2.3亿元,户获贷率达到46.25%,居全省前列。
为持续加强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共投入各类资金1.16亿元,安排基础设施类项目186个,其中,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190万元,安排整村推进项目17个;整合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资金1.04亿元,安排项目169个,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生存和发展条件。
截至目前,全市97个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客运班车,均有一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农村饮水符合安全标准,88个贫困村有合格乡村医生,87个贫困村有标准化卫生室,82个贫困村有文化体育设施。去年,24个贫困村达到脱贫摘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