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以香菇种植等项目为依托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上接第一版)张公堰村首先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统一大家的思想,使村“两委”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党建领航、支部引领的核心作用,积极探索推行“公司+党建+贫困户”模式,开展帮扶,让贫困村民尽快脱贫致富。村“两委”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多方争取资金、项目,为村里打了一口300米深的水井;对全村电网进行了增容改造;实施“户户通”工程,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增加了电脑、放映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

为从根本上解决村民致富问题,村里先后召开了党支部会、党员会和村民大会,广泛征求意见,决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去年,在淇滨区和大河涧乡的大力支持下,村里投资80万元,建起了5座50米长、10米宽的香菇大棚,并于当年实现产品上市。“粗略算下来,这个项目一年能有50万元的收入,能解决40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孙有平介绍。截至2017年年底,张公堰村已有144户600人实现脱贫,还剩169户678人未脱贫。

除了香菇种植项目外,张公堰村还在积极推进突尼斯软籽石榴项目——流转300亩土地,种植软籽石榴。石榴树生命力顽强,丘陵、山区都能种植,特别符合村里实际。据村干部考察,软籽石榴市场前景非常好,1公斤差不多能卖6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另外,村里还在谋划推进万头猪场、豆腐坊等项目。

“我们要以这些项目为依托,安排村里的贫困人员及闲散劳动力到企业务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力争通过项目带动,在2018年实现村民全脱贫。”孙有平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