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
2018-01-30 02:02:38
上接第一版)2015年11月27日,淇县纪委给予秦某某开除党籍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淇县扶贫开发办主任薄某某被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其他5名相关人员也受到严肃处理。
这一案例被作为全市扶贫领域开展以案促改工作的典型案例。市纪委指导县区选择40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在乡村、县直单位等基层党组织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实现以案促改工作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
春节临近,市纪委监委正在集中筛选一批公款吃喝、收受节礼、违规发放津补贴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开展以案促改工作,提前预防“节日病”,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回潮复燃。
深入剖析查摆,抓住以案促改关键
剖析查摆是以案促改工作的关键。市委专门印发《剖析整改阶段有关要求》,提出剖析查摆要严格把握“四个不放过”标准,特别提出《剖析整改报告》必须手写,并存入廉政档案。市领导率先垂范,对照案例撰写个人心得体会、剖析自身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市直某单位原一把手用权随意任性、搞“一言堂”,很多工作都由其直接安排交代。省委巡视组还发现该单位存在违反财经纪律套取现金购买服装、皮包、购物卡等问题。围绕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该单位班子成员积极查摆剖析、列出问题清单、制订整改措施,查摆清单在机关大会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针对腐败问题多发易发的岗位,市纪委着力查找发案共性规律,研究监督制约措施,还注重筛选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小案件进行剖析。去年7月5日,市行政服务大厅“打瞌睡”事件发生后,市纪委及时介入处理,抓住“嗑瓜子”“打瞌睡”两个案例为标本,指导窗口单位开展作风纪律专项整顿、“让群众最多跑一趟”主题实践活动,对171项业务进行了再梳理,修订完善12项制度,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夯实治本基础,突出以案促改重点
整改建制是以案促改工作的重点。以案促改不只是“为改而改”,它的目的是研究案发规律、深挖问题根源,促使权力结构配置更加科学、权力运行更加透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俺村财务都是公开的。你看公开栏上写的,除了近52万元的大头儿,连两毛八分钱都给记上了。”梁峪村村民张克成说,村里所有的开销都是大伙儿开会通过的。
去年夏天以来,鹤山区筛选党的十八大以来乡镇、农村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在基层开展以案促改工作,探索建立村级“阳光三务”清单及配套管理制度,明确了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等18项权力清单,让群众切实做到心中有数。
我市把开展以案促改工作作为深化标本兼治的新抓手,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全市围绕“授权、用权、制权”等环节,全面审查、评估和清理现有制度,查漏补缺、分类完善,共废止制度32个、修订578个、新建289个。
通过践行“四种形态”,前移反腐关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戒、警钟长鸣,防止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全市有16名干部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达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预防治本效果。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案为鉴,才能警钟长鸣。“下一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标本兼治,持续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运行机制,不断取得我市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马锁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