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日报02版
          

香椿树变摇钱树农家乐富了农家

 (上接第一版)杜爱玲家是典型的因病因学致贫户。杜爱玲的老公公王福只,患有心脏病、腰间盘突出,前两年干农活儿时从山上摔下来,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常年药不离身。儿子、女儿都在上大学,丈夫王秋吉在外打工,挣的钱根本不够家里开销。

“李书记帮俺孩子争取到了每年3000块钱的补助,除了卖香椿,俺和娃他爷平时没事就在村里卖点核桃、小米,一年也能挣1000来块钱;家里养了头骡子,牵到村头让游客骑行、拍照,一年还能挣2000多块钱哩。这下子我们家彻底脱贫了!”杜爱玲说。

“靠香椿、旅游,东齐村很多人摆脱了贫困,村里正在推进规模化香椿采摘园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东齐村的香椿会卖得更火。”李新代信心满满。

准备建矿泉水厂,项目规划方案已完成

听说村里的贫困户小五脱了贫,记者决定前往小五家一探究竟。

“小五本名叫王秋锁,以前脱贫积极性不高,连家也没成,和90多岁的老娘一起生活,现在勤快多了。”路上,李新代告诉记者。

一进小五家,两张崭新的床、一张沙发映入记者眼帘。“这些都是扶贫工作队送俺的。过去觉得生活没啥意思,啥也不想干。现在第一书记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帮俺,俺再不好好干,真对不起他们。”小五说。

“俺种了7分地的香椿,一年能卖七八百块钱,参加‘户贷企用’一年给500块钱分红,村里建光伏电站,每年给俺800块钱的分红。”小五说,“村里给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天抽空扫扫地,一年也能挣2400块钱。村里还给俺娘每月200块钱的高龄补贴。这下子俺家也脱贫了。”

在村里行走,记者在一处房屋修缮工地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在搬物料。“这是村里还没脱贫的王金伏家的儿子,他爹不幸遭遇车祸,瘫痪在床。他去年初中毕业后不想上学了,总想着玩儿。我们让人带着他在工地上干活儿,给他讲励志故事,现在小伙子勤快多了。”李新代说。

在东齐村,只要你想挣钱,总能找到活儿干。目前该村争取了200万元的古村落房屋改造资金、100万元的文物修缮资金,一些重要街巷、有价值的老旧房屋正在修缮。村里还争取了100万元的集体企业试点扶持资金,准备利用村东面发现的优质泉水,建一家矿泉水厂,项目规划方案已完成。“我们的目标是全力打造一个融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世外桃源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村。”李新代说。

 记者感言:靠山吃山,本地有什么条件,脱贫就要依靠什么条件,做到因地制宜。东齐村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靠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让昔日贫困的小山村焕发勃勃生机,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希望东齐村的扶贫经验能给其他村以启迪。